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2篇
  免费   23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27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587篇
中国共产党   46篇
中国政治   136篇
政治理论   25篇
综合类   20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71.
公示公信制度下隐名所有权人权利保护路径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我国传统伦理和谐观念的影响,夫妻共同房产之隐名所有权人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正确理解我国物权法公信公示制度与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相互关系和适用边界,对于应当如何处理隐名所有权人的保护问题至关重要。同时,我们也应当进一步完善不动产登记制度和不动产异议登记请求权以强化对夫妻房产隐名所有权人的保护。  相似文献   
72.
我国物权法中规定的不动产物权善意取得是指,在不动产所有权登记错误的情况下,不动产权受让人基于公示公信原则信赖该物权登记并通过交易行为从无权处分人处取得物权的制度。善意取得制度的基础是物权公示方法的公信力,将在未来广泛地适用于我国房屋产权交易领域。法律上对这一制度的正式承认,是善意取得制度理论的一次突破,有其极其深厚的法理考量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3.
井澈 《天津检察》2007,(6):50-51
善意取得制度是财产流转法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它主要调整无权处分中的财产归属问题。我国的传统民法理论认为。如果无权处分人将其合法占有的他人财产进行处分,在受让人为善意且支付了对价的情形下,原所有人的所有权消灭,善意受让人取得该物的所有权。在强调受让人善意的同时,这一理论严格限定了无权处分人对占有物的合法占有状态,  相似文献   
74.
[裁判摘要] 善意取得是指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受让人是善意的且付出合理的价格,依法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因此,善意取得应当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一、受让人受让该动产时是善意的;二、以合理的价格受让;三、受让的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相似文献   
75.
钱琼 《法制与社会》2010,(25):52-52
取得时效是罗马法上的一项古老的制度,其功能与价值在罗马历史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该制度与善意取得制度有着相似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76.
77.
善意取得制度是民商法中的重要制度,在《物权法》和《票据法》上都有体现。票据善意取得虽然源于物权善意取得,但二者有不同的适用领域,在立法宗旨、构成要件等方面也存在差异。明确二者的异同,可以避免两者的矛盾和冲突,对于指导我国的民商事立法和司法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8.
我国立法的不统一不协调,导致赃物善意受让人的利益保护长期处于被忽视被排斥的尴尬境域。保护赃物善意受让人的利益具有法理之应然性与伦理之正当性。为了更好地保护“善意”交易,应赋予赃物善意受让人多元化的救济途径,现行立法理念与执法机制应当适当的革新。  相似文献   
79.
刑事追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刑事法律中,赃是一个语义丰富的综合体,包括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财物、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三个有机组成部分。追赃是刑事诉讼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属于刑事附随性行为。当前由于追赃法律制度体系不够健全,部分执法司法机关对其重要性欠缺认识,随意性较大,侵害了合法财产权利人的权益,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关注。我国应当按照刑事诉讼规律和原则科学、严格地规范追赃行为,在刑事诉讼法中建立与对人身的强制措施相应的对物的强制措施体系以及善意取得阻却制度、追赃不当的救济制度,规范发还程序,注意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利,从而使追赃活动进一步发挥应有的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80.
<正>王曼、寇宁(华北电力大学)日本的"小小善意"运动目的是加强公民的社会道德教育,内容主要是鼓励青少年勇于对周围人表达自己的善意,并将自己的善意传播到社会上每个角落。该运动开展40多年来,吸引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