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2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篇
法律   78篇
中国共产党   217篇
中国政治   232篇
政治理论   72篇
综合类   9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一般讲,模式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党建模式,就是指政党为了实现其政治任务,围绕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建设所形成的一种运行模式,或者说所采用的相对固定的方式方法。不同的党建模式受其特定的世情、国情、党情影响而形成。  相似文献   
82.
当今中国的话语体系中,“国际惯例”和“具体国情”是两个热词,频频出现于新闻媒体、官方文件乃至企业宣言中。  相似文献   
83.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走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归根结底取决于这个国家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具体国情和历史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84.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势。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给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良好机遇,也提出了严峻挑战。在新形势下,保持和发挥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必须继续解放思想、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思路方法,不断探索总结规律,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85.
在全国胜利形势下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的主题是建立和建设新中国.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中国革命新高潮中,在党精心设计和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确立了建立新中国立国治国的政治原则,作出了建立新中国的几项重要决策,实际上提出了新中国起步时的国情观和发展现,确立了新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建设目标,并对党领导国家建设的能力和永葆党的先进性提出了两个善于和两个务必的新要求.建立新中国就是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建设新中国就是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国家.这是一次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的政治决策会议,又是一次建国理论创新会议.  相似文献   
86.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要求我们必须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群众工作的紧迫性、艰巨性、长期性。群众工作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要着力抓好四个结合。  相似文献   
87.
建党90周年的今天,党的执政形势整体上是向上的,但由于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面临的执政风险又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规避党的执政风险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不断创新发展党的执政理论,增强党规避执政风险的理论指导;二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增强党规避执政风险的实际本领。  相似文献   
88.
《求知》2014,(10):26-26
<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把握时代潮流,立足国情实际,顺应人民期待,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按照中央和市委的部署,东丽区委以中心组理论学习为龙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持在真学真用、固本强基、指导实践上下功夫。一、强化政治责任,推进率先带学!!!!!!!!!!!!!!!!!!!!东丽区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领导干部带头,扎实深入持续开展对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一是注重示  相似文献   
89.
当前海外留学人员在国内创业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十年代未以来的改革开放进程,特别是近年来确定的市场经济发展方向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和巨大的社会变化。在跨入二十一世纪和新千年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际,就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后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以及周边的国际环境而言。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的现代化拥有难以估量的潜力且面临着罕见的历史性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0.
陶希东 《党政论坛》2009,(17):39-42
政治文明建设是一个宏伟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工作,不会一蹴而就,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当前我国全面建设政治文明之际,正面临着21世纪网络社会的崛起,动态性、复杂性与多元性是其典型的特征。所以,中国的政治文明发展不仅要结合本国国情,而且要从已经发生本质变化的现代网络社会规律出发,将自身置于整个国际政治大环境之中,来设计、解决和处理各种公共政治事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