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215篇
  免费   682篇
  国内免费   209篇
各国政治   457篇
工人农民   919篇
世界政治   1881篇
外交国际关系   766篇
法律   22387篇
中国共产党   16127篇
中国政治   25604篇
政治理论   6621篇
综合类   12344篇
  2024年   167篇
  2023年   586篇
  2022年   420篇
  2021年   829篇
  2020年   1243篇
  2019年   613篇
  2018年   246篇
  2017年   520篇
  2016年   1016篇
  2015年   2244篇
  2014年   7015篇
  2013年   5968篇
  2012年   6438篇
  2011年   6920篇
  2010年   6940篇
  2009年   6964篇
  2008年   7199篇
  2007年   5124篇
  2006年   4732篇
  2005年   4148篇
  2004年   5589篇
  2003年   4349篇
  2002年   3007篇
  2001年   2208篇
  2000年   1701篇
  1999年   308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019年12月8日国家法官学院与香港城市大学合作办学十年座谈会暨判例法与案例指导制度论坛举行,本刊摘录几位嘉宾的现场演讲,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2.
中国特色主义制度认同是制度自信的前提和重要内容,这一认同内在地包含制度理念认同、制度优势认同、制度发展认同三重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理念,切实保障和实现人民利益,彰显着制度的人民性,奠定了制度认同的思想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独特优势和显著制度绩效,彰显着制度的科学性,构成了制度认同的核心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彰显着制度发展的坚定性,为制度认同提供持续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持续推动制度现代化,在发展中推动这一制度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不断增强人民的制度理念认同、优势认同和发展认同。  相似文献   
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习仲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相似文献   
24.
谭衷 《半月谈》2020,(7):8-9
《关于授权和委托用地审批权的决定》(下称《决定》)印发,引起各界关注。《决定》指出,要在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改革土地管理制度,赋予省级人民政府更大用地自主权。有人开始担忧:土地监管放松了?耕地红线还要吗?又为房地产用地松绑?  相似文献   
25.
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使之成为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是锻炼队伍、化解风险的现代治理选择,也是培养训练有素干部队伍的关键之策。通过这一制度建设使"五重机制"协同发力,即使命引领确保奋斗目标的统一,锤炼政治品格设定能力素质的标准,成就激励提升干事创业的动力,训练有素树立起依规行事的约束,教育管理夯实了党的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26.
民法典是法治中国时代的权利法典.民法典作为一部规范民事主体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从事民事活动的权利百科全书,其所蕴含权利张扬与人权保障的价值理念贯穿始终.民法典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效张扬与集中彰显,也是法治中国时代最为正式的、体系化的权利保障百科全书.民法典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技术依托,更是助力人民法院精准司法、公正司法的裁判素材宝库.鉴于民法典一以贯之的人权保障的价值理念与思想内核,唯有获取全面领会民法典蕴含的法思想、积极培植针对民法典的法感情、熟练运用法技术准确适用民法典等三把金钥匙,才能开启民法典规范与制度宝库的大门,激活民法典发挥其应有的制度修为.  相似文献   
27.
积极推动各类新型土地财产权在我国实定法上的“落地”,是突围我国土地财产权的封闭结构,深化我国土地法律制度改革,助推土地产权清晰化、土地要素市场化等目标实现的内在诉求。目前学界围绕土地发展权的内涵、生成逻辑、法律性质和归属等方面的认识尚存明显分歧。其缘由主要在于学理上围绕这一新型权利的法理研判,并没有立足于中国现行地权结构语境来对其内容这一基础性、前提性知识作科学界定。法理上,对土地发展权内容之准确定位,是厘定这一权利的射程范围,区隔此权利与彼权利以及展开与之相关法律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在中国语境下,学理上应立足现行地权结构形态,从平面和立体二元维度来对土地发展权内容作科学定位。自平面维度观之,土地用途变更后的增值收益分配构成土地发展权内容之传统要义;自立体维度观之,土地开发强度变更后的增值收益分配构成土地发展权内容的新近发展。无论是平面维度下的土地发展权,还是立体维度下的土地发展权,都应该成为这一权利的理论研究和制度设计所考量的对象。故而现有围绕土地发展权理论研究和制度设计的范式亟须转型。  相似文献   
28.
修法背景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涧 《河北法学》2020,38(3):149-163
  相似文献   
29.
《行政论坛》2021,(1):98-104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向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渗透,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日益成为透明的社会。透明社会的人们处于"裸奔"状态。越来越多的人有了这样的担忧,我们还有隐私吗?除了我们所担忧的信息泄露、隐私被侵犯以外,更为严重的问题在于那些拥有技术优势的大企业与政府组织可以以非常隐蔽的方式来控制个人隐私。不同于传统的物理空间,智慧社会的网络空间是一种虚拟现实空间,这意味着我们需要调整对隐私的认知,在智慧社会中公与私之间的边界发生了迁移。在此基础上,我们要通过技术上防范和与智慧社会相适应的制度建构来维护隐私。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