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21篇
工人农民   34篇
世界政治   6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785篇
中国共产党   605篇
中国政治   2735篇
政治理论   550篇
综合类   83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368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453篇
  2013年   463篇
  2012年   549篇
  2011年   589篇
  2010年   442篇
  2009年   411篇
  2008年   484篇
  2007年   303篇
  2006年   264篇
  2005年   227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61.
劫持人质案件的前期处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们的观念中,劫持人质案件的处置,是指具有处置指挥权的指挥员调动一定规模的警力,对劫持人质案件现场进行的公开封锁与控制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实施的人质谈判、武力处置等活动。其实,劫持人质案件的处置工作远非如此简单。在规模性警力对劫持人质案件现场进行的公开封锁与控制之前或之外,还必须实施一系列的前期工作;并且这些工作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案件的处置过程、投入、难度及后果。为了提高劫持人质案件的前期处置水平,本文主要阐述前期处置工作中的三个基本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在日常警务活动中,如何防止引  相似文献   
62.
许多突发性公共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中,分析测试资源因为能够直接参与危险物的定性和定量识别、判断危害性演变趋势和范围、为现场处理和防止危险扩大提供技术依据,并为避免同类事故重复发生提供安全评测技术而成为应急科技支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集中、高效和充分发挥我国分析测试资源在应急事件中的技术支撑作用,有必要尽快建设应急分析测试系统。本文阐述了应急分析测试系统建设的背景、基本构想和框架设计以及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支持下应急分析测试系统建设初步实践的成效。  相似文献   
63.
64.
关于我国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的立法构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其广泛应用,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网络紧急事件的不断增多亟待立法加以规范。通过对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立法的价值定位即安全价值、效率价值和发展价值的研究,从我国立法现状及其存在的缺陷出发,结合国外有关立法经验,提出我国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65.
半月备忘     
2005年度十大公安新闻发布 1月3日,公安部发布了2005年度十大公安新闻: 1.全国公安机关集中开门接访并取得显著成效。2.全国公安保卫战线英雄模范立功集体代表大会在京隆重举行。3.公安部将2006年确定为全国公安机关的“基层基础建设年”。4.全国禁毒人民战争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5.全国开展集中打击赌博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6.全国公安机关  相似文献   
66.
从全国来说,城乡居民的温饱问题到1983年总体上已经基本解决。此后26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总量先后登上4亿吨和5亿吨水平,表明我国坚持实施的支农、惠农、强农政策取得了新的成就,粮食自给率连续10年保持在95%以上,粮食储备远远高于粮食安全警戒线。但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粮食生产面临资源约束和需求上升的新挑战。由于生物燃料的发展,世界粮食市场也加大了变数。从国情条件看,我国粮食安全依然是很脆弱的,人均粮食生产量一直围绕在380公斤的上下10%徘徊,粮食供应紧张和相对充裕交替,惠农政策措施难以贯彻如一,保护粮农利益、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政策措施显得不足。粮食总量在1996年达到5亿吨生产水平之后,至2007年才得以恢复。在新的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形势难以乐观,粮食安全能力建设以及粮食安全宏观调控能力都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67.
中国城市减灾:困局与出路——城市地震减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9·11”事件、中国的 SARS、印度洋的海啸……,这些人为的或自然的灾害造成的伤害我们至今记忆犹新。在城市中,由于人口密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公共安全等方面的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往往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目前国内防灾减灾形势严峻,特别是城市防灾减灾工作日趋紧迫。2005年5月25—26日,“首届中国城市防灾减灾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对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城市防灾减灾的体制、机制、法制及国际合作等众多焦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本刊现予摘登。  相似文献   
68.
重庆市通过建立健全自然灾害应急机制。全面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为建立和谐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69.
<正>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黔府办发(2010)11号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全省2010年应急管理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70.
在介绍国外应急志愿服务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其特点进行归纳分析我们发现,它对我国应急志愿服务发展有以下启示:建立全民动员的应急服务意识,营造应急志愿服务土壤;充分认识应急志愿服务的作用,把应急志愿服务纳入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协调一致、有序高效的应急志愿者指挥系统;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对民众参与应急服务提出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制定出参与应急志愿服务的专业标准;建立国家应急志愿服务支持基金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