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0篇
  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8篇
法律   532篇
中国共产党   30篇
中国政治   154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13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21.
按照现行的司法文书制度,公诉阶段公诉人应分别制作阅卷笔录、移送起诉案件审查报告、起诉书(不诉书)、公诉意见书及答辩提纲、出庭预案等。这几种法律文书对圆满完成公诉任务确实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刑诉法的修改、庭审制度的改革,作为一种普遍的文书制度有的已没有必要,有的可以合并。  相似文献   
122.
就上期“人大代表法庭‘挑刺'”一说,笔者认为,人大代表不仅可以“挑刺”,还可以评判法官庭审情况。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对同级法院的审判工作进行监督。因此人大代表有必要了解同级法院法官的职业技能情况。而法官的职业技能一般来说包括公正司法的能力:庭审能力:裁判文书制作能力;调研能力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3.
陈晖 《中国检察官》2008,(12):69-69
新修订的《律师法》于2008年6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律师法》强化了律师的诉讼主体地位,通过扩大和完善律师的会见权、阅卷权、调查取证权和法庭言论豁免权等权利,有效地解决了刑事诉讼中律师执业存在的会见难、阅卷难、取证难等难题,使控辩双方趋于平等,控辩式庭审方式日趋巩固。在日趋激烈的控辩平等对抗的条件下,公诉人要加强公诉逻辑的研究和训练,有效应对律师法修订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24.
我国当前刑事诉讼结构是以线形结构为基础,并由庭审前阶段以检察裁判权为中心的前三角结构以及庭审阶段以法院审判权为中心的后三角结构所构成,这种结构存在一些弊端。改革的思路应当是,变线形结构为基础为庭审阶段三角结构为基础,确立庭审中心论并继续加强审判职能作用,同时强化检察机关对侦、辩双方诉讼行为的监督。  相似文献   
125.
近年来,我国法学界对我国刑事庭审形式不断提出批评意见,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目前,上海等地的法院已着手试行抗辩制庭审形式。但是如何进行这项改革,存在着分歧意见,本文拟就此问题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6.
修改后的我国《刑事诉讼法》所展现的庭审方式客观上需要证人出庭作为配套措施。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有99%的证人不出庭作证, “庭审无证人”几乎是各级法院开庭时的常态,已成为我国审判实践的一大特色。怎样才能改变证人出庭难这一现象,实现我国司法改革公平公正的最终目标,一直是我国司法界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27.
2004年11月底,“苏州9·11”事件开始开庭审判。  相似文献   
128.
刑事诉讼法只规定了再审适用一审或二审程序,而未涉及庭审方式。最高法院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对刑事再审程序的诉讼管辖、回避、不开庭审理、再审不加刑、证据交换等进行了完善,具有创新意义。这不仅是再审程序的改革,也对刑事诉讼程序改革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9.
在强调法治、人权的时代,无论从价值取向还是实践的效用来看,英美法国家“庭审中心主义”的诉讼构造越来越得到理论界的认可。大陆法国家也已经、正在并将继续从英美法国家中吸收越来越多的制度设计,可以说“庭审中心主义”的诉讼构造是各国发展的一个趋势。在这种潮流下,我国的刑事诉讼程序已经作了部分变革,基本上可以说是已经具有“准庭审中心主义”的诉讼构造。但是,侦查模式却与”庭审中心主义”的要求格格不入。可以各国侦查模式的共性作为我国侦查模式变革的模板,变革我国侦查模式。  相似文献   
130.
关于庭审方式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法院如何充分有效地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经济建设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是法院近几年来研究探索的大课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等法律的规定,其研究探索的重点应该是加大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的力度上,充分发挥优势、挖掘潜力,建立和健全一套以加强庭审功能、加强当事人举证责任、加强合议庭包括独任审判员职责为重点、适应民事经济审判任务要求的工作机制。这是人民法院审判方式改革的总思路。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以审判方式改革思路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行的探索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