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04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29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3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购房者为谋取更高的经济利益,将自己的房屋“一房二卖”的现象不断,导致房屋交易关系的混乱房屋次买受人级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的侵害.法律对于自然人的一房二卖缺乏约束力,对于房屋买受人合法权益救济能力不足,救济渠道不畅通.通过对“一房二卖”现象原因和情形进行深入的法理分析,提出了买卖房屋过程中应该畅通屋买受人合法权益救济渠道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2.
论假登记担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亮 《行政与法》2005,(6):128-128,F003
目前我国大部分学者普遍认为韩国、日本的假登记相当于德国法上的预告登记制度,但实则不然。更多的情况下,假登记是用来担保债权的,是与抵押权相并列的不动产担保方式,是为了保障在债务不能实现的情况下担保的实现规则。笔者从假登记担保———这种不动产流质契约担保与预告登记的关系中思考我国不动产担保体系的应然性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03.
房屋按揭贷款是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它不同于房屋抵押贷款的融资方式,二者有着本质区别。但是,我国目前对此尚没有相关的法律,而这种融资方式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开放搞活,也越来越普遍适用,所以,研究房屋按揭贷款的法律特征并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相似文献   
104.
本文主要通过探讨预告登记在发生机制的设计,这关系着相关权利人的权利能否最终得到预告登记制度的保障。从而提出完善预告登记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5.
预告登记是指为保障以发生不动产物权变动为目的的债权能够实现而进行的登记称为"假登记"。预告登记中所预先指明的不动产物权变动登记,称为"本登记"。因此,预告登记是债券还是无权呢?以下对此作出了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106.
代群  刘亢  郭奔胜 《协商论坛》2007,(11):20-21
十六大以来,在干部选拔任用考察环节,普遍实行了考察预告制度,坚持进行民主测评;在讨论决定环节,普遍实行了地方党委全委会无记名投票;在任职环节,普遍实行了干部任职前公示制度  相似文献   
107.
预告登记适用之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告登记制度价值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适用范围的广泛性,传统物权立法对预告登记范围大都作出了明确界定,但预告登记制度适用范围应适度扩大至以登记为公示方法的特殊动产,扩大至民事主体自愿设立却有着广泛法律基础的各种不动产优先权的约定,特殊情形下亦应允许有关保全物权请求权的预告登记的设立。为此,需进一步厘清预告登记制度适用的要件,探讨预告登记权利内容与其他权利内容冲突的解决,以期更好地实现预告登记的制度功能。  相似文献   
108.
商品房预告登记制度设立的目的是要解决“一房数卖”的现象,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安全性。从法经济学的角度看,商品房交易中的预告登记制度的核心是对商品房未实际交付前的增值所有权在房产售卖人和买受人之间的分配及商品房未能交付造成的损失在各买受人之间的分配。为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安全性,需要将进行预告登记的权利配置给买受人,同时,赋予完成预告登记买受人的购房款返还请求权以优先实现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9.
随着我国《物权法》的颁行,一种新的制度得以确立,即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可以说,该制度填补了债权与物权之间的空隙,使民法的体系变得更为完整,本文将对这一制度从含义、性质、效力等几个方面做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10.
我国《物权法》第20条规定了预告登记制度,两款内容涉及预告登记的定义、效力和失效,但与国外完善的立法相比仍显粗陋,甚至与现实脱轨。本文立足于我国的预告登记制度,比较德国和台湾的相关立法,着重探讨预告登记的性质和效力问题,兼顾预告登记的适用范围和失效问题,试图借鉴外国立法完善我国的预告登记制度,使该项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