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52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78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冒险是个体在现代性生存中对生活的一种极端体验,它是个体生命力的高扬和内在生命冲动的显现。冒险是现代人对自我生存的越境,是对现代生活的一种中断与超越。它通过与日常生活的陈旧意识形态保持距离,抗拒日常生活的自动化和平庸化,摆脱生活中各种功利的、庸俗的羁绊,从而实现个体现实生存的解放与自由。  相似文献   
42.
18年前,他是轰动世界的中俄列车大劫案的劫匪。18年后,他是南宁一位有名气的富商、慈善家。然而,法律是无情的。他在慈善现场被戴上了手铐。  相似文献   
43.
肖飚 《求索》2013,(12):165-166,24
本文以美国当代犹太女作家辛西娅·欧芝克的中篇小说《披肩》为范本,运用创伤理论与拉康镜像阶段理论.分析主人公罗莎在二战犹太大屠杀中所经历的创伤、战后的创伤表征以及创伤复原。论文指出,罗莎的创伤以歇斯底里、延迟性、隔绝、混乱为主要表征。而其复原以有效他者的人道主义关怀为外因,以罗莎重新审视犹太身份,摈弃偏见、终止“偶像崇拜”的犹太救赎为内因得以最终实现。论文旨在揭示欧芝克创伤书写中的民族关注以及对于真实犹太性的坚持。为解读欧芝克作品、了解其小说艺术特色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44.
邢少文 《南风窗》2012,(10):10-10
一个阶层完成自我救赎与造福他人,既需要社会体制的转型,也需要这个阶层集体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45.
沙蓬 《台声》2014,(5):72-74
<正>读今年第4期《台声》吕风显的追思文章,得知许燕吉大姐走了。这位"落花生的女儿",在81岁生日那天落下了自己的人生大幕。作者概括许大姐是"悲喜人生",图片上许大姐正拿着话筒讲话,"笑容始终慈祥而率真"。而我心中却充满苦涩,我欠许大姐一个采访录,一份心债,虽然只有我自己知道——那是11年前,作为《台声》杂志记者的我去西安,主要是参加清明节黄帝陵祭祖活动,顺便想采访几位陕西的台胞。吴庆洲会长向我推荐了周芩仲,说他是许地山的儿子,一生遭遇堪比"牧  相似文献   
46.
裴文武 《实践》2014,(7):21-21
<正>近年来,有关"阅读率"的调查不时见诸报端,"阅读危机"可谓老生常谈。也有观点认为,现代人只是阅读方式发生变化,不用杞人忧天。电子终端简易便携、网络传播无远弗届,极大延伸了阅读,个体每天接受的信息量远非昔日可比。媒介形态日益丰富,从时空上极大拓展了个人视野,理固宜然。但在传播快时  相似文献   
47.
在方方的小说《水在时间之下》中,通过对人物典型性格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类生存面临的种种困境,再现了人性的幽微.另外小说在探究造成个体生存困境的根源时,引进了“时间”这一元素,并结合中国传统佛教思想,从哲学的角度审视人的生存,关注困境中人的存在问题,体现了方方对生命的独特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48.
金凤 《农村青年》2013,(8):35-38
16岁不到,李明攀就带着神童的光环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10多年前,他的年薪已超过30万元。作为IT行业元老级人物,在获得高薪的同时,他也严重透支了身体,曾经一度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于是,2008年,他和在华为公司从事软件工作的妻子周媛告别了繁华的都市.回到南阳老家种地。  相似文献   
49.
一直以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教育教学受困于重大理论观点引入介绍,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办法措施的合法性论证等内容,因为筛选截取痕迹明显,官方色彩和主流灌输的意图浓厚,缺乏一定程度的实用与关怀,极易遭受学生的心理反感和行动抵御,甚至会让学生感到痛苦与愤懑,其低效就可想而知;而传奇叙事,通过传奇元素的陈述和还原,融故事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通过教学资源的多彩宜人,教学内容的更新整合,有利于实现生活化、戏剧化、情趣化,增强视觉、听觉冲击效果,达到《概论》课的宏大意图浅显易懂、润物无声地入脑入心。  相似文献   
50.
与印象派画家绘画思想不同,梵高运用自己的色彩语言在绘画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实现绘画与思想的融合。尽管在他患病期间,梵高的绘画作品中大量使用红绿补色对比,橙紫对比等体现自己内心世界的狂乱,但期间不难发现,他一如既往地使用与他发病前使用的明黄色、环装绘画笔触等与上帝神性相关的绘画语言。透过不同色彩语言的分析,以期找到梵高尝试从宗教中,找到秩序与理性,实现自我救赎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