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3篇
  免费   32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21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633篇
中国共产党   110篇
中国政治   226篇
政治理论   52篇
综合类   24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WTO框架中的TRIPS协议采用了财产权理论,明确了商业秘密是一种知识产权,即无形财产权。该理论应知识经济兴起的需要而生,不仅克服了传统商业秘密保护制度的局限,而且合理地解释了我国侵犯商业秘密罪中的各种行为,更为追究商业秘密侵权人及第三人的法律责任提供了法理依据。本文立足于TRIPS协议有关规定及司法实践,对我国侵犯商业秘密罪现行立法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了现行规定中的不足与缺陷,并提出了完善和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992.
国家所有权的实现方式——中国物权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鄢一美 《河北法学》2002,20(4):27-30
我国目前国家所有权实现方式的特点为 :国家作为管理者的行政权力与国家作为所有人的财产权利统一为一体 ,该实现方式是前苏联国家所有权实现方式的承袭 ,改革多年 ,这种官僚的国家所有权的实现方式始终没有变革。这种国家所有权的实现方式给那些有权力而滥用权力之人提供了方便 ,国家所有权实现方式的变革应该是物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993.
论宪法与公民私有财产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私有财产的宪法保护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我国现行宪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在保护地位、保护内容、结构安排及权利救济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完善现行宪法,切实保障公民财产权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94.
李曙光 《唯实》2004,(2):60-61
从 1 982年宪法实施至今 ,已经 2 1年了。 2 1年宪法实践和施行的经验告诉我们 ,只有全面坚持和完善宪法 ,切实保证宪法的贯彻实施 ,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和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才能够实现。同时 ,宪法自身也不是停滞不前的 ,它也应在改革的实践和发展中不断完善。正如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宪法施行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 ,是宪法得以充分实施和不断完善的根本原因。实践没有止境 ,宪法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 ,根据实践中取得的重要…  相似文献   
995.
在WTO的规则下,虽然世界贸易的关税壁垒大大降低,但非关税壁垒中配额、许可证、反倾销税依然存在,技术贸易壁垒、环境保护壁垒、安全保护壁垒等无形壁垒却在不断升级,而且成为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欺压发展中国家的利器。对于刚刚进入WTO门槛的我们,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6.
《半月谈》2004,(9):73-73
  相似文献   
997.
作品是作者智力劳动创作的成果,如同我们对自己生产的产品享有所有权一样,作者也对其创作的符合法定条件的作品享有著作权。著作权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著作财产权是著作权制度的重要起源,对作品的传播利用方式的控制可以给作者和传播者带来经济上的利益。因此著作财产权是著作权人基于对作品的利用而带来的财产收益权。  相似文献   
998.
财产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基于对财产权性质认识的转变和宪政理念中对国家职能认识的转变 ,各国宪法均规定了对财产的征收、征用制度。各国财产征收、征用的宪法规范在征收、征用制度的目的、程序、补偿三个方面均有差别 ,我国宪法修正案第 2 0条、第 2 2条符合法治国家的基本宪政要求 ,但“公共利益”的界定、补偿标准的公正把握还有耐于具体部门法规范的细化和司法实践正确操作  相似文献   
999.
论税收入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促成宪法的产生,税收奠定了西方宪政的基础.现代国家是租税国家,国家与公民的基本经济关系即为税收关系,税收牵涉到公民的基本财产权和自由权,宪法应该规定租税国家的税收方式和使用方法.税收入宪既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也是税收法定原则的必然要求.我国税收未能入宪既有经济因素的制约,也受税收观念的影响.税收入宪应当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模式选择,宪法对税收规范的内容设计应当采用集中加分散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00.
《上海宪章》:博物馆与无形文化遗产保护(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海宪章》是亚太地区博物馆联合行动保护无形文化遗产的宣言和指南。无形文化遗产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与创造力,是人类文化的核心与本质部分。将无形文化遗产纳入遗产保护范围,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人类遗产认识的深化,同时也是全球化语境下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迫切需要。作为永久性的遗产保护机构,博物馆是保护无形文化遗产的最佳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