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41篇
中国共产党   50篇
中国政治   67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4 毫秒
41.
本文从法律性质、存在基础、法律效力、规制方式等方面论述了最终解释权条款,希望可以揭开这一条款的真正面目,切实维护好消费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42.
陈福生 《理论导报》2007,(12):35-36
截至2006年底,我国 GDP 达到了20.94万亿元,比2001年翻了一番,且处在"高增长低通胀"的理想状态。但是直面我国经济"高增长低通胀"的构成要素,我国宏观经济基础不但不是十分坚固,而且还存在一定的脆弱性,这主要是我国的经济结构呈现"不平衡、不协调、不稳定"等问题。这些问题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  相似文献   
43.
44.
消费者概念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红 《行政与法》2005,15(1):100-102
消费者是社会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接受者,是购买、使用、持有、处分、接受商品和服务的人,是具有最终消费行为的主体。判断消费者的依据是最终消费行为,不应考虑行为者的目的、动机:是否以盈利为目的;是否为满足“生活需要”。在单位以最终消费主体而非以经营者身份与其他经营者形成的生活消费关系中,单位是消费者。  相似文献   
45.
詹小洪 《新民周刊》2012,(11):25-25
财阀们种种争权夺利行为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证将企业经营权顺利地交到自己至亲后代手上。家族企业集团(也称财阀)是韩国经济的支柱。三星集团则是韩国最大的财阀。2010年,仅韩国国内员工就有21万,集团营业收入高达260万亿韩元,占当年韩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2%。  相似文献   
46.
随着国内法治建设的逐渐推进,相关法律法规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刑法司法解释权在司法实践中的地位也得以提升.刑法司法解释权能够有效维护刑法的安定性以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同时还能够避免刑事司法裁量权的滥用,保证法制统一,在有力打击犯罪行为的同时充分尊重人权.但是因为各个主体之间必然的利益冲突和权力的扩张性特征,刑法司法解释权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实际研究,分析了刑法司法解释权运作过程中的三个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47.
马克思主义有最高目标也有其最终理想,其最高理想就是共产主义,而马克思主义者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其最高理想。"最终目标"等属于社会发展的范畴,其中"最高"这样的极言式显然属于"终结思想",而辩证法的本性就是不承认任何终结性的东西存在。所以",最终目标"与辩证法之间有着内在冲突。我们用"希望"这个范畴表达对社会辩证法运动的理解。合理的理解是将辩证法作为包括虚无与实有的希望。  相似文献   
48.
刑法解释无疑是构建现代法治的重要题域。但现行刑法解释体制的架构与实际运作因欠缺科学性而亟待重构。刑法解释目标作为探寻适用于刑法解释的最小公分母而对刑法解释权的配置具有"元意义"。以科学的客观解释论为基底,同时兼顾现有体制,主张由最高人民法院独享原本的司法解释权,全国人大常委会保有消极的立法解释权,即只能裁决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提请的对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的异议,另外赋予办案法官一定的刑法解释权。  相似文献   
49.
谭波 《人大建设》2005,(11):46-48
全国人大常委会享有宪法规定的解释宪法和法律的权力,这从广义上构成了它的法律解释权.  相似文献   
50.
《法人》2005,(6):3-3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北京通信管理局以及北京移动、北京联通等已经达成一致,运营商与消费者签订的所有电信服务合同样本,今后将由工商部门提供。而新款电信服务格式合同的最大亮点是,去掉了旧款合同最后一款“最终解释权归本公司(运营商)所有”。其实,格式合同中的最终解释权条款在法律上是不能成立的。《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第四十一条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