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2篇
  免费   336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24篇
工人农民   14篇
世界政治   74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3473篇
中国共产党   211篇
中国政治   760篇
政治理论   195篇
综合类   113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191篇
  2014年   431篇
  2013年   335篇
  2012年   517篇
  2011年   538篇
  2010年   516篇
  2009年   538篇
  2008年   483篇
  2007年   289篇
  2006年   280篇
  2005年   250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61.
钭晓东 《中国法学》2020,(1):202-220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环境法治客观条件与话语体系发生深刻变化,环境法学研究须予以适时因应。环境法学的核心范畴、研究方法与基本话语廓清了新时代环境法学研究格局。作为环境法学研究逻辑起点和环境法律现象认知的中介概念--核心范畴及其建构须对新时代的转型需求予以回应,从一元的权利或义务本位走向二元的"权利-义务"范畴。环境法治客观条件的变化凸显环境法律制度的体系化需求,这意味着环境法学研究方法须对环境法律制度体系化予以关照,环境法学方法本身也应走向科学化与层次化。中国环境法学研究要走出西方话语禁锢,实现话语自觉,建构中国学术话语权,必然需要回归到中国环境法学话语的主体性特征,走向中国环境法治问题的田野,充分理解和利用中国环境法治资源,坚持开放并蓄的话语立场。  相似文献   
962.
刘凯 《政法论坛》2020,(1):62-76
科学化是经济法学科发展的关键。法教义学呈现了法律科学的逻辑性、体系性和可验证性的基本要素,为经济法学的科学化提供了体系化的可能路径。根据法教义学"价值-规范-事实"的研究框架,在价值层面,经济法的社会功能是一种社会对国家经济治理权的想象和期待,旨在以正当、合理的经济介入方式维持和恢复经济系统的良序运行,经济介入的积极形式是培育市场功能条件,消极形式是对经济系统自主运行失序状态的纠正。在规范层面,经济法律规范体系可分解为四组经济法教义学的"理想类型",从而构建起由社会功能、公正优先和法律义务三个要素组成的法律命题体系。在事实层面,经济法应实现立法的体系化与司法的操作化,达成法教义与法治实践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63.
投稿指南     
《知识产权》2020,(3):F0002-F0002,F0003
《知识产权》是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主管、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主办的法律类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坚持以质选文,主要栏目为"高层论坛""专题评述""学术研究""百家争鸣""实践探讨"和"国际前沿"。为便于广大作者投稿,现将有关事项告知如下。一、投稿要求(一)文章应属于知识产权法学理论研究、制度研究和实践研究范围,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具备学术性、前沿性、创新性、思想性;概念明确,资料准确充实,研究方法适当,论证充分,逻辑严密,引证规范。  相似文献   
964.
965.
林毅 《理论探讨》2019,(4):33-38
中国政治学学科的创新发展既需要对西方主流理论进行反思,更需要唤起建构本土理论体系的学术自觉与学术自信。在构建本土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创新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将经典阐释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性研究有机结合,发挥了巩固政治根基与理论根基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发现真正关键的中国问题,并在基础理论的研究框架内展开学理化的研究,又将对构筑本土化理论的学理基础提供助力。同时,创新中国政治学理论的研究范式也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正确处理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研究、单一学科与多学科研究、国外研究范式与本土研究范式的关系,才可能把中国本土理论的创新推入一个自觉的全新境界。  相似文献   
966.
967.
法学教学模式是在一国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等社会背景下,在教育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形成的教学培养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的统一体. [1]随着我国各项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 我国的社会环境已经和改革开放初期大相径庭. 因此,我国法学硕士研究生①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应顺应时代的潮流,满足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对高素质法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968.
姜涛 《法学家》2020,(2):29-44,191,192
中国法学界系统地研究法教义学之功能的专门作品目前尚很少见。研究法教义学的功能,旨在回答法教义学的服务对象问题。若其功能不明,则必然会引发立场、方法与主体性之争,导致法教义学成为一种"无底盘的游戏"。法教义学乃是法学家针对规范适用、规范评价、规范塑造展开的理论建构与知识储备,具有司法与立法两个基本面向。其中,司法面向的法教义学具有三重功能:个案的妥当性解决、案件处理之间的协同性与理清社会发展的理想。立法面向的法教义学则是通过教义分析,明确法规范中存在的矛盾之处、有违明确性原则之处或处罚漏洞等,从而促进立法改进,确保法律良善。  相似文献   
969.
中国法学     
《中国法学》2020,(2):2-2
《中国法学》是中国法学会主管、主办的法学学术期刊,创刊于1984年,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的优秀期刊;连续三届获得“全国百强报刊奖”;连续四届获得国家期刊奖(或提名奖);在各类评价体系中,影响因子长期稳居全国法学期刊排名榜首。本刊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严守学术规范,坚持刊物的学术性,追求学术创新,为引领和繁荣法学研究服务。进入新时代,本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9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