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篇
  免费   22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4篇
法律   403篇
中国共产党   29篇
中国政治   78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5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6 毫秒
81.
《中国律师》2005,(4):44-44
2005年2月26日,由北京市法学会国际法学研究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和北京大学税法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法”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召开。近200人参加会议。北京市法学会会长汪统、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周道炯和北京大学副校长吴志攀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万鄂湘出席会议并讲话。商务部条法司司长尚明做了题为《当前外经贸工作中的几个法律问题》的专题报告。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车丕照、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王传丽等分别做了主题发言。与会者围绕着全球化背景下经济法与国际经…  相似文献   
82.
清华恢复法学教育已有十余载,法学院亦已经成立近十年,光阴荏苒中,聚沙成塔间,清华的法律图书馆也慢慢地起来了。其位居明理楼东侧,共四层。入法学院,迎正面台阶拾级而上,即可见法律图书馆之入口。漫步于内,可发现有如“男女平权发明新学、婚姻进化制造国民”的牌匾,如与古代婚姻的“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  相似文献   
83.
关于中国法学教育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只是讨论法学院的教育问题。对于法律教育(Legal Education)一词,似乎其涵盖的内容较广,可能除了法学院的教育外,还包括律师事务所里对实习律师的培训以及法律继续教育(Continuing Legal Education),甚至还包括政府部门组织的、针对大众的各  相似文献   
84.
法学院     
《金陵法律评论》2006,(5):F0002-F0002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下设理论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诉讼法学等7个教研室,法制现代化研究中心、现代司法研究中心等5个科研机构,另设有法学专业图书馆和行政教辅机构。法学院现有教职工67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14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29人,在职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含博士在读)35人。学科带头人公丕祥教授荣获首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次培养人选,并当选为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学科带头人李浩教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  相似文献   
85.
86.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8,21(5):F0003-F0003
昔唐虞制令,孔圣兴礼,至李悝刻法经六篇,可见崇法重礼之风,古已有之。韩非有言:明法者强,慢法者弱,然则法之兴废,国运攸关。清末以降,礼教衰微,西法东渐,倡求法治之风日盛,是以华夏法科始立。吾滇地处南疆边陲,道途阻塞,然唐公继尧独秉文明之理念,  相似文献   
87.
王艳慧 《北方法学》2010,4(3):159-160
2010年民间文学艺术保护国际研讨会,于2010年1月23日在哈尔滨市召开,会议由国家版权局和中国一欧盟知识产权保护项目(二期)联合主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和黑龙江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协办,黑龙江大学法学院承办。来自全国人大、文化部、国务院法制办、国家版权局、中国一欧盟知识产权保护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大学、报刊及司法实务等部门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20余篇,围绕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立法模式、民间文学艺术保护对象和权利内容、民间文学艺术的权利主体和使用管理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论证和探讨。  相似文献   
88.
前不久,一位“成功”的律师在法学院开了个“律师职业魅力”的讲座,大谈律师的风光,学生们的眼中充满了崇拜。为了不误导学生,作为评论人的我,只好“不识趣”地站起来,当面指出律师面临的种种执业困境,以及律师风光背后的辛酸。“神圣化”和“妖魔化”律师,都只是一种假象。  相似文献   
89.
《今日海南》2007,(1):19-19
建立“八荣八耻”道德观的社会保障制度 要在全社会广泛形成行八荣拒八耻的道德风尚,光靠道德的认知性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要辅之制度的强化。一方面,遵规守德不是人的天性,需要一定的外在“力量”(法律、规章制度)的强化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另一方面,道德是以提倡、劝戒、建议为特征的价值导向,它赋予了行为主体的自主选择权,即道德主体具有意志自由,人们可依自己的意愿选择遵德或背德,因此,道德依靠的是个体的道德追求、觉悟和自觉性,而光靠个人自身内在的思想觉悟则难于抵制各种利欲诱惑,还需要建立道德的社会保障制度,使道德提倡的价值观念和行为类型在社会中得以保护和推行。一是通过道德法律化,将“八荣八耻”的一些基本道德要求上升为具有某种法律属性或法律效力的法律原则和规范。如诚实信用的道德,不仅要成为经济法、民商法等法规的法律原则和不可动摇的“帝王条款”,而且要建立信用的法律体系。毋庸置疑,建立信用的法律体系,使企业、个人的信用成为社会流通的“通行证”,是促进社会成员诚实守信荣誉感形成的社会基础。二是通过法治的社会治理结构,为“八荣”行为提供生长环境。道德的生长,在很大程度上倚赖于社会对背德恶行的处罚。法律通过禁止性的规范,对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损人利己等行为进行严惩,会使人们循规而为,这在客观上会遏制“八耻“行为的发生。政府应加强法律的『必行性、外在强制性和不可践踏性,促使人们具有法律信念、信仰和规则意识,为维护“八荣八耻”的道德观奠定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90.
《政法论丛》2006,(4):F0002-F0002
2006年7月,在我院培训中心三楼会议厅,我院与山东大学法学院就师资、学科建设、图书资料和教学科研设施、信息交流等方面合作事宜举行签字仪式。对此次合作,双方都十分重视,山东大学法学院肖金明院长率其班子成员、我院李玉福院长、有关院领导及各系部处室负责人参加了签字仪式。我院与山东大学法学院友谊与合作历史悠久,两院在山东省法学教育方面,虽办学层次和水平不同,但对山东省的法学教育都发挥了各自的作用,并为山东省法学教育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山东大学法学院在山东省乃到全国法学教育界具有相当影响,此次合作,必将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