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457篇
  免费   1420篇
  国内免费   83篇
各国政治   400篇
工人农民   633篇
世界政治   1895篇
外交国际关系   739篇
法律   34629篇
中国共产党   8561篇
中国政治   18360篇
政治理论   4191篇
综合类   11552篇
  2024年   259篇
  2023年   1052篇
  2022年   631篇
  2021年   1024篇
  2020年   1437篇
  2019年   703篇
  2018年   324篇
  2017年   528篇
  2016年   1069篇
  2015年   2581篇
  2014年   6604篇
  2013年   5708篇
  2012年   6443篇
  2011年   7135篇
  2010年   6299篇
  2009年   6400篇
  2008年   6363篇
  2007年   4909篇
  2006年   4382篇
  2005年   3495篇
  2004年   3276篇
  2003年   2929篇
  2002年   2560篇
  2001年   1832篇
  2000年   1578篇
  1999年   427篇
  1998年   190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短视频在新媒体时代以其即时性、生动性、视听性特点,在网络空间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拥有广阔市场空间。与此同时,短视频发展中的版权保护和行业治理问题日渐凸显,面临侵权方式更趋复杂、法律保护依据不足、行业监管相对滞后等难题。对此,可通过完善"通知—删除"相关规定、提升短视频"法律援助"、加大侵权赔偿力度等措施,为短视频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53.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时代趋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通过建设课程思政体系构建大思政格局。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是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实践过程,是平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系统性和协同性构建的必然选择。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主要包括构建价值认同体系、责任主体体系、绩效考评体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54.
导师制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中具有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一体化育人的功能和特点。以导师制为抓手建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体系,主要通过确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三型人才"培养目标,形成思政专业初阶、中阶和高阶"三阶人才"培养过程,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力、卓越的研究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三能人才",并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5.
56.
基层党建     
兴义市:激发“四核动能”推进公立医院党建与业务融合兴义市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激发组织建设、思想教育、人才培育、履职尽责“四核动能”,推进公立医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组织建设强堡垒。推进“党建入章”,优化组织设置,大抓支部建设,创新开展“星级党支部”和“党员示范岗”评选活动,推行党员积分管理,建立党员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7.
《中国工运》2020,(1):67-67
【事件回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58.
《中国工运》2020,(4):73-73
【事件回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59.
60.
设立法官惩戒委员会,并由该委员会对法官履职是否构成违法审判提供专业意见,是完善法官惩戒制度的重要内容和制度创新。对法官惩戒委员会的定位与职能,学界的建议与实际的制度建构并不完全一致。各地在设立法官惩戒委员会的过程中,因对其法律地位的理解不深、不透甚至存在偏差,导致其处于“无功能”的状态。作为一个全新的制度设计,在有域外先例可供借鉴的情况下,吸收其有益经验,再根据中国现实国情来建构,是制度建设的有效途径。当前,应根据修订后的我国《法官法》对法官惩戒委员会的相关规定,在明确法官惩戒委员会法律地位的基础上,在设立主体、委员构成、设立模式上下功夫,并做好与其他职能部门的衔接工作,确保法官惩戒委员会依法建构并保证制度得以顺利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