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7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66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随着现代国际民商事交往的增多,法律规避问题日益突出。本文拟就国际私法上法律规避概念、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进行了阐述,以便正确处理法律规避纠纷问题,促进国际民商事活动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32.
法律规避是一种当事人主观能动的选法行为。我国现今已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国际民商事交往日益频繁,不可避免地导致越来越多的法律规避现象的产生。更好、更深入得研究这一问题显得越来越具有时代意义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3.
对于涉港借款担保合同案件,应按照我国内地的冲突规范确定合同准据法。当事人未选择法律的,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合同准据法。当合同准据法是香港法时,法院可以依职权去查明,也可以要求当事人提供。在当事人选择法律之前,不存在合同本应适用的法律,故不存在法律规避问题。当事人对准据法的选择,依法不能产生适用香港法的效力,实质上是因为我国内地有关强制性法律规范对这类合同具有直接适用性。  相似文献   
34.
王德成 《山东审判》2015,(1):119-120
在认真读过郑永流教授的《法治四章》和苏力教授的《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之后,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感悟。两本书涉及到了一些共同的话题,在某些方面有共鸣之处,在其他一些或许更为重要的方面,又有相互商榷之感。我感悟最深的是两本书都展开论证且相互联系的两点:法律(指国家的制定法)的实效问题和对法治建设方案的思考。在《法治四章》一书中,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关注集中于第四章,且这种关注是置于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中层层展开的:先是在学理上表  相似文献   
35.
变法,法治建设及其本土资源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Ⅰ.在关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法治的讨论中,许多学者主张,政府要运用国家强制力尽快建立一个现代的法律体系,以保证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同时主张更多并加快移植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即所谓同国际社会“接轨”。我在本文中称这种强调政府运用强制力规制经济和社会的法制建设模式为“变法”模式。 这些观点并不错,而且在实践上也促进了中国的法治建设,但在理论上有一些重大弱点,并在实践上可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首先,这种观点的理论基础是,法律是一种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因此要利用法律这种工具来规制社会。这样的理论似乎符合我国  相似文献   
36.
庞忠云 《政法学刊》2005,22(3):57-58
当前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在我国被公认为是反腐败的有力武器,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该罪名适用所面临的一些尴尬也日益凸现出来,例如举证责任、有罪推定、法律规避以及惩罚犯罪的效果等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7.
法律规避是指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为利用某一冲突规范,故意制造某种连结点,以避开本应适用的法律,从而使对自己有利的法律得以适用的一种逃法或脱法行为。本文拟从法律规避的构成要件及法律规避的性质两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8.
国际私法上的法律规避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了法律规避的概念及构成要件,比较了各国关于法律规避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其中对法律规避的对象和法律规避的效力这两个各国学者争论的焦点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法律规避的对象应包括外国法和内国法,而法律规避的效力则分三种情况,每种情况都有不同的国家立法支持。  相似文献   
39.
我国立法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以意思自治为主、最密切联系为辅的涉外民商事合同法律适用原则,但该原则在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中的规定过于简单,缺乏可操作性.自2007年8月8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纠纷案件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弥补了现行立法的不足.该司法解释针对涉外民商事合同审判实践中经常遇到、存在异议的问题.提出了明确的处理意见.通过对该司法解释中特征性履行方法和外国法的查明等靓点的分析,认为该规定在支配当事人选择法律的效力、当事人选择法律的方式、当事人选择法律的范围、禁止法律规避之规定、保护弱方当事人利益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需要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40.
用人单位实施的规避劳动法律的行为反映了其对社会责任的逃避。该行为的发生既有道德层面的原因,也有法律层面的原因。用人单位实施的规避劳动合同法律的行为并非绝对无效,主要取决于在充分享有知情权的基础上,职工是否自愿及所规避的法律规范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