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23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21篇
各国政治   38篇
工人农民   64篇
世界政治   16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5篇
法律   2809篇
中国共产党   2327篇
中国政治   2719篇
政治理论   596篇
综合类   153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271篇
  2014年   809篇
  2013年   896篇
  2012年   1015篇
  2011年   939篇
  2010年   844篇
  2009年   827篇
  2008年   871篇
  2007年   673篇
  2006年   512篇
  2005年   445篇
  2004年   384篇
  2003年   329篇
  2002年   327篇
  2001年   274篇
  2000年   190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我国物权立法应选择最适合我国实际,又是当代最先进的立法经验为我所用。物权立法可以从英国财产法中获取有益的经验,也可以从俄罗斯立法经验中获得启示。我国物权法草案无论在内容上还是立法技术上都存在一些不足,应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2.
细读现今的报纸,会发现新闻报道内容中的问题不少。这些问题或隐或显地混迹于版面之上,很有一些欺骗性,常常试图蒙混过关,有时轻而易举的应付和欺骗了读者的眼睛。所以,读者应增强对媒介内容的识辨、评判能力,从而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内容。同时,也要求编辑记者应认识到这一点,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责任,增强服务意识,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新闻内容。只有这样,传授者之间才能形成良性互动,报纸质量和读者鉴别力才会共同提高。面对当今一些报纸存在的不良倾向,我们有必要来剖析和认识几类典型问题,以提高识辨力和应对力。第一类:事实不清,合理想…  相似文献   
103.
唐宗礼 《党课》2006,(9):53-53
定期组织党员开展活动,是加强党员教育、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形式。活动的内容只有符合先进性建设和形势任务的要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乐于被广大党员所接受,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少数基层党支部开展党员活动时仍然存在着“空谈”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活动前没有进行认真准备,为了完成上级组织规定的活动时数,临时动议,随意组织,活动主题不明确,内容不集中;二是对支部党员的所需所想不掌握,开展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没有征求广大党员的意见,仅凭支部负责人的主观臆断进行安排,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三是活动内容缺乏针对性,不符合支部党员的年龄和文化结构,好高骛远,脱离了党员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四是形式呆板,创新不够,总是开会、学习、讨论,一人念,众人听,填鸭式的大道理灌输,难以入耳入心。  相似文献   
104.
从1994年开始起草,到2006年的最终通过,《企业破产法》十二年迟迟没有出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职工劳动债权与有物权担保的债权的清偿顺位问题存在争议。究竟何者该优先受偿一直是讨论和争议的焦点。本文在对两种观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5.
徐研  周凡 《中国司法》2006,(5):58-60
为适应维护金融债权的需要,公证机构近年来办理了大量的赋予抵押合同具有强制执行效力业务。公证机构的这一做法,已为我国司法机关所认可,也被我国社会生活所接受。但是,有观点指出,抵押合同属于物权合同,而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公证机构可以赋予强制执行的债权文书是指债权合同,因  相似文献   
106.
物权法是一个社会财产归属和利用的制度安排 ,其核心是所有权 ,但物权法最重要的内容是他物权制度。长期以来 ,大陆法将物权客体限定在有体物上 ,其内在逻辑是 :只有能够占有的物才能被所有 ,而只有能够所有的东西才能成为物权客体。尽管罗马法存在有体物和无体物区分并延续至当今大陆法 ,但将所有权定位在有体物上仍是牢不可破的原则。因此 ,大陆法中的物权法是以所有权为核心的维护所有权人对物的占有为目的的法律体系 ,而这一体系不能适应财产利用价值化趋势 ,妨碍抽象的不动产物权体系的建立。本文认为 ,物权本质上是法律保护一种利益 ,凡是具有一定价值且具有表现其外观的 ,就可以成为物权客体或纳入物权法保护。在这一意义 ,作者认为在不动产物权制度设计方面 ,我国应当借鉴英美法的地产权制度 ,使土地使用权成为支撑不动产物权的基础 ;在动产方面应建立对权利形态、信息形态无形物的物权保护规则。论文历史地考察了无形物及其围绕此进行的不同制度设计 ,并对我国物权立法提出一些基本想法。  相似文献   
107.
《天津支部生活》2006,(3):47-47
党员标准即党章对党员提出的基本条件和要求。这些标准由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即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做一名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以及党员的基本义务和权利。这三者互相联系,各有侧重,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规定了党员标准,构成了党员标准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08.
优先权制度起源于罗马法。在法国、日本等国家的民事法律中得到了继承和完善。我国现行民事法律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优先权制度体系,但在《担保法》、《海商法》等民商事法律中。早已有了优先权方面的具体规定,如抵押权、船舶优先权等。我国物权法制定过程中理论界对优先权所下的定义是:“特定的债权人依据法律的规定而享有的就债务人的总财产或特定财产(动产或不动产)优先于其他债权人受清偿的权利。”优先权的本质就是优先受偿权,其性质是一种法定担保物权,其作用在于破除“债权平等原则”,从法律上认定某些需要特别保护的债权以优先受偿的权利。房地产执行过程中涉及到的优先权包括抵押权和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广义的房地产包括房产和地产,本文所论及的房地产仅指房屋所有权及其占用范围内的士地使用权。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房地产纠纷案件逐年增加.房地产作为被执行财产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房地产执行过程中经常涉及到抵押权和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问题。执行人员只有熟练掌握我国法律对优先权的规定。执行工作中才能做到公正执法。依法保护优先权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9.
针对提单物权凭证功能方面的理论争议,通过明确物权凭证概念的由来和含义,结合提单在国际贸易实践中的运用,并联系提单其他功能对此展开论述.认为提单作为物权凭证,不能是一种所有权凭证;而否定提单的物权凭证功能,认为提单是债权凭证则不符合历史实践;提单作为物权凭证历史地应是一种设权性的占有权凭证,在现今法律规定下,在有些方面其重要性有所削减,但占有权凭证仍有其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10.
评《物权法(草案)》关于基本原则的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物权法定与物权公示两项原则固定为实证法规范,这一做法本无不可。问题在于,我国物权法草案似乎颇有画虎不成之嫌,其相关规定或者几乎不具有规范品格,或者被错误地表述了规范构成。实际上,上述两项原则均非必得专列条文而置于总则,《德国民法典》即通过各具体规范加以体现。考虑到提取“公因式”之作业本就难度极高,1如果草案制定者无法在短时间内透彻地理解必要的法律理论,放弃在总则部分规定物权法定与物权公示两原则的想法,也许是较为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