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190篇
中国共产党   124篇
中国政治   118篇
政治理论   48篇
综合类   8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所谓“亲亲相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的亲属可以互相隐匿犯罪,而对法律规定告发隐匿的亲属进行告发则会被处以一定刑罚的制度。在中国法制史的课堂上,教授们总喜欢把“亲亲帽隐”贴上“中国特有”的标签,并解释道:  相似文献   
52.
免证特权制度设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类亲情关系和特殊的职业信赖关系。在我国,免证特权的概念和外延还存在一定误解。本文介绍了免证特权的概念及其理论基础的发展,并对容易与其相混淆的概念作了详细比较。  相似文献   
53.
免证特权是相对于一般证人必须出庭作证的义务而言的,是证人作证原则的例外。我国很多学者提出应当借鉴、移植西方刑事诉讼中的证人免证特权制度,以解决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人出庭难问题。本文通过对证人免证特权制度目前在我国建立该制度的现实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在我国构建有限度的证人免证特权制度。  相似文献   
54.
行政主体在行政契约的履行过程中,享有一定的特权。行政主体一般享有中止履行权、指导与监督权、单方变更权、相对人违约的单方解除权、为公共利益需要的单方解除权、情势变更情况下的变更解除权以及为公共利益需要的强制履行权等特权。对于行政主体的特权,应当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方面予以控制。  相似文献   
55.
行政优益权,也称为行政特权,是指在行政合同中,行政主体所享有的一系列保障其有效行使行政职权和履行行政职责的特权,这些特权是由行政合同中的权力因素所决定的。我国目前虽然确立了行政合同制度,但不可否认的是,该制度还很不完善。行政优益权作为行政合同中的一项重要的制度,目前人们对其的认识还很不清楚。因此,深入研究行政优益权理论对我国行政合同制度的构建与完善都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6.
警惕特权现象的蔓延和制度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权现象是一种反社会、反权利、反法治、反制度的政治现象.在当下的中国,虽然不存在制度化的特权现象,但却出现了制度化的趋势,值得我们高度警惕.特权现象主要表现为权力的垄断性和扩张性、权利的特殊化和等级化、职务的终身制和世袭制.特权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不仅助长权力崇拜、危害社会公正,而且破坏社会信任、加剧制度惰性.特权现象的滋生和蔓延,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但直接原因是对公共财产之非公共支配和对公共权力之非公共运用.遏制和清除特权现象,既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重点是切实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各项制度.  相似文献   
57.
唐律作为我国现存最完整、最有影响力的古代成文法典,体现了中华法系发展的最高水平。同时,其与儒家思想的融合也达到了我国封建社会法制史上的最高峰。“一准乎礼”是对这种唐律与礼教结合的高度概括,而“礼有等差”又是其中的核心特征。“礼有等差”思想在唐律中主要表现为对于君权、官权、父权、夫权以及主、良权的维护和保障。  相似文献   
58.
中国古今“德治”的提法虽然相同,但由于二者所属的经济基础、社会性质不一样,各自的内涵也就不一样,在调整社会关系上所处的地位也不同。古代的“德治”论中,“德”是居主要地位的,以维护封建等级特权为目的,强调个人义务。现在的“德治”论中的“德”,是在“法治”下的道德规范,以平等互助为目的,强调个人权利。古今“德治”不可混同。  相似文献   
59.
张秀芝 《政府法制》2013,(32):13-13
上个世纪初的一个冬天,前苏联文学家高尔基到莫斯科郊外的一个小镇采风。恰巧此时。小镇上的一家剧院正在上演他的一部戏剧,于是高尔基便决定晚上去看一看,想知道观众对自己作品的反响如何。  相似文献   
60.
近期,《人民论坛》和《探索与争鸣》先后开设专栏探讨特权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然而,对于什么是特权,无论理论界还是民间社会都存在着许多认识上的误区,有的甚至是在澄清误区的同时又陷入了新的误区。因此,有必要将理论的纵深度与实践的广涵度相结合以阐明特权的准确涵义,进而澄清在特权问题上的认识误区,为有效地反对和防治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