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2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30篇
世界政治   86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2493篇
中国共产党   230篇
中国政治   515篇
政治理论   119篇
综合类   78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247篇
  2013年   251篇
  2012年   302篇
  2011年   332篇
  2010年   318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300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239篇
  2004年   278篇
  2003年   306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2.
把握知识结合点,激发学生兴趣,知识结合点是不同知识之间的有机结合,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事实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产生于学生认识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结合点,正确地把握了知识结合点,就能抓住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只有抓住了这些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取得理想的效果,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掌握比较抽象的知识。  相似文献   
43.
作为大多数法学理论著述的一种范式 ,非概念性法学涵盖了十分丰富的内容 ,其目标 ,就是要陈述那些经得住反驳的、有知识旨趣的问题 ,以及法律及其后果的社会作用问题。所以 ,非概念性法学理论都是可证伪的。法学对话 (Legaldialogue)则为检测非概念性法学理论提供了至关重要的途径。因而所有的主张 (无论是明确的主张还是隐含的主张 )都是法学对话参与者试图表达其不同观点的手段 ,而他们所要表达的这些截然不同的观点 ,莫过于以下三大类 ,即 :事实、价值与行为  相似文献   
44.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适用条件包括事实要件和价值要件。前者由客观要素和心理要素构成,即行为客观情状的非常性和行为动机形成的受涉性。后者是指行为在刑法上的可宽宥性。必须同时具备事实要件和价值要件,才能成立期待可能性。在我国,期待可能性理论目前主要还停留在学理研究阶段,在司法实践中引入期待可能性进行分析,既有利于实现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内在价值,也有利于我国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45.
本文首先从人权的价值论、人权的规范论及人权的事实(实证)论来阐释人权,以求展示人权的不同侧面。在人权的价值论中,考察了人权的目的性价值与手段性价值,并揭示了人权价值内含的三个信念:人的共同性与多样性、人的平等、个人自治理念;在人权的规范论中.分析了人权的三个要素:主体、客体、内容,对人权内容的分析,主要借助于霍菲尔德的权利分析框架;在人权的事实论中,从人类学的角度。考察了人权现象作为一种事实在人的生理与心理上的内在基础。最后,基于对人权的上述理解,反驳了关于“人权谎言论”的观点。揭示了人权的人性关怀与对现世的意义,从而又反过来深化了对人权的理解。  相似文献   
46.
起诉书中犯罪事实制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起诉书的质量 ,也会影响到办案的质量。本文着重就制作起诉书的犯罪事实时 ,在选材、结构、表达等方面的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7.
《法治与社会》2003,(6):40-40
问:2002年10月,我和一女青年发生婚外恋。不料,我们在一次约会中被我的一个同事撞见。他以揭发丑行要挟,让我给他5000元了结此事,请问:以揭发他人隐私作为要挟索要钱财的行为是否应受处罚?  相似文献   
48.
李雨峰 《中国法学》2007,37(5):52-65
社会变迁为民事主体提起诉讼提供了制度背景。行动策略经常影响权利实现的程度。传媒是诉讼过程中的重要支撑机构。传媒通过重构案件细节、塑造法律事实、提供知识、制造公共舆论等环节对个案产生影响。在一些存在法律漏洞的疑难案件中,传媒对司法的影响是表像,其后反映的是支持不同主张的力量的较量。这反映了转型社会下不同利益的重组。  相似文献   
49.
社会危害性在犯罪构成理论中的地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利敏  韩啸 《河北法学》2005,23(1):153-157
目前在刑法学界存在着社会危害性理论备受指责的现象,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应将社会危害性逐出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这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运用立体动态思维的方式正确分析犯罪概念、犯罪构成与罪刑法定主义的关系,不但要保留社会危害性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将其明确作为一个独立的犯罪成立的条件,这样才是对传统犯罪构成理论批判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0.
作为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认知活动,就其性质而言,证明首先属于人们主观对客观发生的社会事件的一种认识,因此必须遵循认识论的普遍规律。证据其实是承载案件事实信息的载体,证据的本质属性也只能是关联性,具体指关联性中体现出案件事实的信息性。证据的概念过于强调证据的客观真实。应将证据重新定义。证据的证明力在于其能形成相互关联的证明链条。证据可以承载事实的真实信息,也可以承载事实的虚假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