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17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4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151篇
中国共产党   271篇
中国政治   527篇
政治理论   236篇
综合类   25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61.
利奥塔认为,话语公正就是指任何一种话语都有其独立的规则和指令,对任何一种话语,我们都不能采用统一的标准来作出判断,而必须在单独地、无标准的状态下进行判断.作为现代性的领军人物,哈贝马斯并不同意利奥塔话语公正的看法,他认为,各种话语在交往理性的基础上能够达成共识,各种话语可以在理想的话语情境中进行平等的交流,并不会导致话语的压迫和"暴政".  相似文献   
962.
我从探讨"现代的"(moderne)这个词谈起。拉丁语词"Modernus"在后期拉丁语中意味着"新近的"。近期的事物、新事物曾经在近代史初期即在17世纪并不比在中世纪更优越。因而在尊古派与维新派之间曾经展开著名的争论,以搞清当代作家是否比  相似文献   
963.
在施特劳斯看来,现代西方虚无主义的出现与现代理性主义对古典政治理性主义的背离紧密相关。现代理性主义对古典政治哲学所主张的研究目的的弃置、现代理性主义对理性平等主义的过分强调及其所持的理性绝对主义倾向,都使现代西方虚无主义的生成成为可能。施特劳斯对现代理性主义的批判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他并来摆脱现代理性主义的主体性恩雏,也忽略了其所主张的精英主义路径可能存在的困境及偏误。  相似文献   
964.
综观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一般路径和特殊过程并存,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交错,后发劣势和后发优势伴生.这种现代化进程中的时空交错,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各具特色的可能路径,也为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提供了缩短或超越某些阶段的可能性.当代中国的政治转型,既要矫正以工具理性为支撑的现代性思潮的缺陷,又要防止以对价值理性的尊崇为特征的后现代性思潮的过度张扬,要在现代性一后现代性时空交错中构建“新型政治现代性”,实现中国政治现代化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965.
福柯的权力理论是对现代社会中权力运行的另一种描述。福柯从对霍布斯权力理论的批判中,对马克思理论的扬弃中,以经验论的实践视角和后现代的微观视角通过从"酷刑"到"监狱",从"惩罚权力"到"规训权力",重构了现代社会中的权力理论,并塑造了一个现代社会中的"权力神"。在"权力神"理论的背后,其本质是现代国家理性的表达。福柯在现代社会中所塑造的"权力神"理论,也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现代社会的困境:自由主义社会中的二律背反,工具理性支配下的现代社会中价值理性的缺失。  相似文献   
966.
现代性蕴涵了个人主义、多元主义、合理化和市场化这四个相辅相成的要素,而权利观念与其中的每一个要素都紧密相关。因此,在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权利观念与权利主张的兴起,具有一种无法遏制的历史必然性。职是之故,将权利视为现代法哲学之基石范畴的"权利本位论",在近三十年内成为中国法学界的一种主流理论。"权利本位论"将法律理论从中国传统法律的"义务本位观"和1949年之后的"阶级斗争论"中解放出来,并在制度层面谋求一种以法律权利为轴心的"社会一政治"治理模式——法治。伴随  相似文献   
967.
现代性哲学诞生之时,人们就在质疑其合法性的存在。后现代性哲学的产生令这种质疑更为强烈。为此,我们将后现代性哲学产生之前的现代性哲学称之为传统现代性哲学。资本逻辑是与传统现代性相适应的资本主义社会体制的哲学表达,中国道路与许多国家或民族的社会发展道路一样,就是要对资本逻辑予以瓦解。当然,瓦解不是消除,尤其是在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还没有到来,即全球化依然是资本逻辑化的当下时代,与中国道路相适应的哲学逻辑——中国新现代性,只能瓦解传统现代性。当下时代的资本依然处于资本逻辑能够创新的阶段,当今时代还不能消灭或取缔资本的存在。  相似文献   
968.
正"治理"理念是对传统"统治"和"管理"理念的扬弃,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民主化、开放化、多元化等现代性因素及其交织形成的复杂关系,强调要在政府的主导之下实现国家治理思维体系、话语体系和制度体系的综合"大转型",要从政府单一主体管理变为民主、参与式、互动式的多元主体治理。要尽快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必须厘清从政府能力到治理能力转变的逻辑线索,从四个关键点突破。  相似文献   
969.
在对现代性问题的众多批判中,列奥·施特劳斯独特地将"现代性的危机"理解为"现代政治哲学的危机",而后者的核心症结则在于现代理性无法再赋予政治哲学以普遍效力。施特劳斯认为,现代理性主义的这一困境根源于现代性的"历史化"进程,它是现代政治哲学企图以彻底的此岸化信仰替代古典理想主义方案的结果,其主要表现为"现代性的三次浪潮"的展开,而三次浪潮中爆发的两次危机则是其逆向激进化的主要推手:卢梭在第一次危机中解构了"自然"标准,并以"普遍意志"的自我立法作为其现实替代物,由之肇端了"历史过程";尼采则在第二次危机中解构了"历史"本身,通过对历史的历史性洞见,将"历史感"最终解释为直面虚无的"理智的诚实",为"权力意志"的彻底自由扫清了理性的虚妄这一最后障碍。本文即试图以施特劳斯所谓现代性的两次危机为重点,论证其间层级递进的"历史化"进程,以阐明其如何导致了现代理性主义的自我解构。  相似文献   
970.
青年群体的出现和青年概念的产生是经济和政治现代化的结果.随着现代性的展开,青年概念的意义被建构起来,并以各种关于青年的话语形式表现出来.意识形态性的青年论述,是青年概念的社会意义的直接呈现;理论性的青年叙述,形成社会关于青年的科学知识.青年的界定,现今不能停留在符号化和刻板的理解上,而无视高度异质性的青年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