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25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51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徐娜 《中国减灾》2011,(21):26-27
"社区居民请注意,接火灾预警通知,请立即关火、关电,有序疏散,迅速撤离到应急避难场所。"听到应急广播接收机中传来的声音,200多名北京市朝阳区双井街道九龙(苹果)社区居民快步跑出家门,在紧急救援人员的帮助下有序撤离到安全地带。这是北京市民政局2011年10月19日举办的"减灾从社区做起——应急疏散演练"活动中的一幕。  相似文献   
42.
王大伟 《中国减灾》2011,(5X):63-63
<正>不慎掉下站台怎么办?不慎掉下站台时,首先应该大声向站台工作人员呼救,工作人员将采取停电措施救助,切忌盲目爬上站台,以免发生触电事故。看到有列车驶来,应立即紧贴里侧墙壁。因为带电的接触轨通常在靠近站台的一侧,注意使身体尽量紧贴  相似文献   
43.
2014年3月1日,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发生后,现场的一段监控视频显示:当晚9点18分左右,一拨乘客惊恐地向火车站旁边的小件寄存处涌来,后边紧跟着手持长刀的恐怖分子。类似于开放商铺一样的小件寄存处,有一进一出两个口,待乘客全部进入后,寄存处的一名中年男子一把拽过身旁的椅子,迎面抵挡住恐怖分子的长刀,并将对方引至无人的柜台。可惜没能抵抗多久,他的头部、颈部都中了刀,鲜血喷溅到一旁的柜子上,又流了一地。此时,19名乘客已通过寄存处的出口安全疏散……  相似文献   
44.
45.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注重未成年人的安全保护,增加了演练条款。汶川地震中,四川安县桑枣中学的师生凭借紧急疏散演练的经验,成功逃生,无一伤亡。这启示我们,行政主体要树立严格的责任意识,重视突发事件前的演练工作,切实维护好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发展权等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6.
可用安全疏散时间(ASET)是衡量公共场所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技术对建筑物可用安全疏散时间进行确定。研究采用在M语言编程,在Matlab平台上进行蒙特卡罗模拟。结果表明,蒙特卡罗模拟技术是描述同时具有参数不确定性和模型不确定性的复杂问题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47.
今年16号超强台风“罗莎”给浙江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所幸的是,无一人死亡。之所以能做到无一人罹难,关键在于对待天灾的理念革新,或者说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即对待像台风这样的天灾,不再像过去那样一味倡导“人定胜天”之类的对抗性措施,而是强调实事求是,按照自然规律与法则运行,也即当台风来临时及时将人群疏散,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48.
<正>日前,龙井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福成带领执法检查组到龙井市人防办进行执法检查。检查组一行首先听取了市人防办关于贯彻落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防空条例》的汇报,集中视察了规范化基层人防办宣教基地、东山人防基地、龙井市人防宣传教育训练和应急疏散基地等人防工程。近年来,龙井市高度重视人防工作,在延边州率先建立了基层人防办,在社管委建立2个人防工作站试点、1个宣教工作站;在市区范围内设置5个防空警报点,防空警报覆盖率、统控率、试鸣率  相似文献   
49.
儿童与灾害     
朱梓郁 《中国减灾》2013,(5X):58-58
<正>儿童,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保证儿童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前提。但是,儿童也是脆弱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还不具备面对灾害的能力,因此,当灾难来临的时候,儿童往往易被看成受害者。2008年的汶川地震,仅四川省就死亡了4000多名学生。2011年12月12日,江苏徐州丰县发生了一起校车事故,导致15名小学生死亡,8名学生受伤。而在干旱的西南地区,儿童连日常的饮水都无法保障。儿童在灾害面前,就只能成为受害者吗?当然不是,儿重一样可以对防灾减灾作出  相似文献   
50.
论政府在应急疏散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中,人们对政府应对危机的要求越来越高。危机来临时,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之下,政府的首要任务在于如何紧张有序地进行应急疏散。政府在应急疏散过程中,应该坚持优先原则、分工明确原则和未雨绸缪原则,同时注意处理好应急疏散带来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