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篇
  免费   16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315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54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4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51.
我国破产立法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未能准确定位破产法在整个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工具主义思想严重。未来,破产法改革应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商事法律理念为指导,以市场要素型破产法为改革目标,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淘汰和拯济相结合,以破产重整为核心的现代破产制度。其具体内容包括适当扩大破产法的适用范围;区分不同类型的破产人,分别设计不同的破产法律制度;完善破产前置程序,引入简易重整制度。同时大力推进破产审判的专业化建设,从组织上、技术上、程序上保证破产审判的实际效果,设立专门的破产事务管理机构,充分发挥政府对破产审判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452.
“涉外破产”是指含有涉外因素的破产,即债权人,债务人或破产财产处在不同国家的破产,也可称作“国际破产”或“跨国破产”。所谓“破产欺诈”,又称为“欺诈性破产”,是指债务人在本国或国外对其全部或部分财产进行欺诈性的让与、赠与、交付或转移,以期拖延、毁抵或击败债权人,以破产为最终形式的行为。随着我国与国际经济交往的日益密切,国际经济合作日渐增多。  相似文献   
453.
454.
455.
456.
45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对企业破产法(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会后,法制工作委员会将草案印发各省(区、市)、中央有关部门和部分企业、研究机构征求意见。法律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还会同财经委员会召开中央有关部门座谈会,会同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法院系统座谈会,会同全国总工会召开部分企业工会负责人座谈会,还召开了专家座谈会,分别听取意见。法律委员会于10月9日召开会议,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以及各方面的意见,对草案进行了审议。财  相似文献   
458.
张世君 《政法论坛》2023,(2):121-132
当前,我国破产法适用中出现了一定的行政化现象,其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与规范根源。破产行政化是行政权力对破产程序的渗透,虽然适应了风险社会中破产案件处理的快速化需求,但也使得司法权力的行使空间受到挤压,易导致妨碍程序正义,激发行政权力扩张,破坏司法信任等消极影响。应当以审慎、平衡作为破产程序中行政权力与司法权力关系处理的基本理念,根据行政权力介入破产程序的性质将之类型化,以制度厘清行政权力在破产法适用中的边界,更好推进我国的破产法治事业。  相似文献   
45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旧破产法囿于体制和观念等原因,已经严重不适合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出台了新破产法,并于2007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破产法与旧破产法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其明显的经济法价值取向,可以从管理人制度、重整制度、劳动债权制度三方面探讨新破产法对社会整体效益的追求。  相似文献   
460.
王欣新 《法人》2006,(2):20-20
新法的一个重大改变就是一方面在进行合理的结算和破产清偿.另一方面尽力去挽救濒临破产企业,尤其是挽救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