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35篇
中国共产党   224篇
中国政治   276篇
政治理论   100篇
综合类   14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刚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要顺利实现预期发展目标,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就必须认真研究总结多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正确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52.
我国刑法立法的特色可以简单概括为四个方面,即注重政治依据、注重实践经验、注重法律根据和注重吸收国际刑事立法经验。采取这种立法思维,利弊兼具。因此,对其进行深刻反思有助于明晰我国未来刑法立法之完善方向,从而促进刑事法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3.
《重庆行政》2011,(6):41-4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发展的人民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这种统一隐含着这样的政治逻辑: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是衡量中国道路的经度,一脉相承;普遍规律性的最大尊重是衡量中国道路的纬度,一以贯之。重庆实践以其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丰富内涵,深刻地影响着重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影响着重庆广大群众、党员、干部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而拓展、深化和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54.
潘秋友 《浙江人事》2007,(10):40-41
面试是人事招考录用的一个重要环节。经过多年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基本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随着人们对公务员录用考试认识的不断加深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全面推行,必须进一步规范操作,推进创新,努力提高人事考试面试工作的公正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55.
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是历史赋予中国经济学家的神圣使命.这一深化关系到从无产阶级劳动价值论发展到工人阶级劳动价值论,及其相应的政治经济学体系.为此,需要从方法论上寻求支持.应当放眼世界,面对现实,认识新经济所提出的理论挑战;深化认识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借鉴马克思的"抽象--综合"方法、逻辑方法、例证法等研究方法.还要和时代特征紧密联系,从三个方面--国内政治大环境变化、生产力发展实际水平提高、经济体制变革--来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56.
环保执法呼唤公正,环保执法呼唤廉洁,但环保执法同样呼唤艺术。事实证明,只有讲究艺术的高水平的环保执法才能最充分地实现法律的权威性、科学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57.
当今中国学术界对于社会科学和意识形态涵义及其相互关系给予了关注,并提出了各种观点,揭示社会科学研究中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的关系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应确定的社会科学与意识形态关系问题的性质,应持守的把握意识形态与社会科学关系的方式,以及应坚持社会科学的科学性基础上、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等主张.  相似文献   
5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的科学性,从不同层面与不同角度去考察,都会有不同的发现与感受.本文从检验标准系统的递进思维、"三大规律"的共性贯通思维、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思维等角度进行分析,揭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思维方式上具有的科学性特征.  相似文献   
59.
《行政处罚法》第49条、第56条规定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机关的部分行政处罚行为有权拒绝。然而拒绝条款在实际运行中遭遇困境,反而有扩大行政相对人受损权益的倾向。这一条款在我国行政法律体系中单项突进痕迹明显,缺乏无效行为理论支撑。从弥补法律漏洞的角度看,对拒绝条款进行完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0.
正曾志敏、李乐两位年轻学者、博士研究生合撰的《论公共理性决策模型的理论构建》一文,首先较为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已有的公共决策理论,认定它们的基础在于个体理性;接着从现代哲学的公共理性尤其是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和"公众"的界定出发,构建了以公共理性为基础的决策模型,以期在公共决策中实现科学性与民主性的内在融合;然后以"番禺垃圾焚烧事件"为案例,探讨了该决策模型的应用与验证。这不仅对决策理论的发展有所推进,因而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于克服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