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14篇
世界政治   2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篇
法律   320篇
中国共产党   413篇
中国政治   826篇
政治理论   293篇
综合类   3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285篇
  2010年   280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处置突发事件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素质与能力的考验。粗略观察不难发现.它考验着领导干部的应急能力、法治水平与基础素质。突发事件考验领导干部的应急能力。突发事件的突出特征是事件的“突发”性质。它意味着不知道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或者对于什么人,发生什么影响重大的事件。  相似文献   
952.
一、增强自学意识 主观努力是党政领导干部提高能力的前提.党政领导干部要看清新兴媒体带来的巨大变化,加快学习新兴媒体知识.特别是要学习新兴媒体的运行规律,以便正确地运用新兴媒体.  相似文献   
953.
近几年,物联网成为新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并制定相关政策,抢夺新技术的制高点。物联网的发展,对防灾减灾工作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契机。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发生了地震与海啸。面对灾难,灾害应急和搜  相似文献   
954.
针对我国高校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增加的趋势,本文从应急法治的角度,分析了我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不足及其原因,最后提出了高校应急管理建设的几点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55.
章力 《中国减灾》2011,(16):28-29
独自搭乘电梯会觉得恐慌,害怕电梯突然下坠或停电;看到倒塌的楼房、废墟,会联想到地震;有的时候躺在床上会担心家人遭遇不测;觉得正常生活中的许多事变得极其无聊;不敢把衣服脱得很少睡觉;家中常备一大包速食面和水,以备"突发灾难"时之需;听到关于灾难的新闻,会变得沮丧……  相似文献   
956.
高文斌 《中国减灾》2011,(17):29-31
近年,我国危机事件频发。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心理工作者开始进入公众视线,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在当前转型期的社会背景下,心理工作者需形成整合的队伍,厘清工作中的角色,加强危机事件中  相似文献   
957.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面前,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阶段性胜利。在这场大灾中,各行各业、各个部门、各个阶层的社会责任得到充分展现。强化减灾救灾体制建设中的社会责任,是我们从这次地震救灾中得到的经验之一。  相似文献   
958.
王丹丹 《中国减灾》2011,(12):60-60
2011年11月12日,“李嘉诚基金会捐助‘5·12’地震极重灾区四川省彭州市小鱼洞镇灾后社区重建”项目在小鱼洞镇大楠社区举办社区减灾日系列活动。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副主任、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副主任方志勇出席了活动。本次活动包括考察社区灾后恢复重建、开展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举办社区防灾减灾知识竞赛等内容。活动的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959.
长期以来各种阻碍法院执行的行为时常发生,暴力抗拒执行事件也屡见不鲜,不仅影响到了案件的顺利执行和执行干警的人身安全,也损害了人民法院的形象和司法权威,更是给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执行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建立执行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处理各种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确保执行顺利进行,维持执行秩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960.
宪法修正案第22条第3款中的“法律”系狭义的法律,部门规则无论是规章还是行政规范性文件,政府部门无论是国务院各主管部门还是地方政府的职能部门都不能创制应急征用制度。突发事件应对法第12条与第52条及有关单行法,在应急征用主体上系普通法与特别法间的关系,由此可以确定政府部门并非应急征用主体。政府部门没有应急征用权,就无权细化应急征用条款。规则抄袭或细化并无必要和意义,相反容易导致规则建设资源的浪费和对法律意思的肢解或误解。规则细化或地方规则建设应基于法律的授权或地方自主权。对不允许或无需细化的规则,应加强法律解释和案例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