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86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26篇
各国政治   46篇
工人农民   87篇
世界政治   175篇
外交国际关系   83篇
法律   4099篇
中国共产党   1089篇
中国政治   2092篇
政治理论   482篇
综合类   1682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309篇
  2014年   700篇
  2013年   658篇
  2012年   827篇
  2011年   764篇
  2010年   801篇
  2009年   801篇
  2008年   844篇
  2007年   552篇
  2006年   513篇
  2005年   445篇
  2004年   325篇
  2003年   310篇
  2002年   320篇
  2001年   274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0 毫秒
81.
略论经济法的宗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一、关于经济法宗旨的研究状况 各国学者以往多把经济法的宗旨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或概念联系起来加以认识,他们常常通过经济法的宗旨认识经济法的概念,或者直接把前者引入后者之中。这在德、日学者的经济法理论研究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如德国“集合说”的代表人物努斯鲍姆(Nussbaum)认为,经济法就是以直接影响国民经济为目的的规范的总体或集合;“组织经济说”的代表人物哥尔德密特(GoLdschmidt)认为,经济法就是为了改进生产而规制交易经济和共同经济的法;日本著名经济法学家金泽良雄则认为,经济法的宗旨是以社会协调的方式来解决经济循环中所产生的矛盾和困难,经济法就是以“国家之手”代替“无形之手”来对经济运行进行社会协调的法。  相似文献   
82.
《中国律师》2003,(10):85-85
1、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暂行办法》共七章五十九条,分别对证券公司债券的发行与承销、托管与转让、信息披露、偿债措施以及法律责任等做出了规定。《暂行办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严格规定发债主体的诚信责任,建立了完备的偿债机制,要求发行人采取多种措施保证偿债义务的履行;二是强化发债主体的信息披露义务,通过规范、充分的信息披露,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三是在债券的发行方式上进行积极探索,在允许证券公司公开发行债券的同时,引入合格投资者概念,允许证券公司向合格投资者定向发行债券;四是建立债权代理人机…  相似文献   
83.
许石慧 《政法学刊》2006,23(4):42-45
公共利益一直以来都是法学的重要范畴,同时也是宪政、公共管理等领域所关注的重点。当公共利益作为现代国家干预市场主体行为的合法性基础与理由时,公共利益原则便构成了经济法的逻辑起点。经济法视野下公共利益原则的内涵、特征、边界及其与他法中的价值区分等问题都值得探讨,尤其在构建有限有效的法治政府目标更为迫切的中国实践中。  相似文献   
84.
检察长大接访活动开展以来,曲阳县检察院不断创新公开接访、定向约访、重点下访的信访举措,实现了“人人受到接待,件件得到处理”的既定目标。笔者作为一名负责信访工作的主管人员,亲历了接访活动的全过程,在着力解决信访问题的同时,认真回顾了基层办案所经过的历程,冷静思考了规范化执法之必要。  相似文献   
85.
一、对法律文书秩序价值的理解 法律文书秩序价值的含义可以从两方面理解:其一,作为现实目标的法律文书秩序价值,体现了人们对规范有序的法律文书的现实需要。法律文书承担着将抽象、静态的法律制度运用于具体、生动的案件中的重要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说.法的价值最终要通过法律文书来实现。具体的法律文书往往体现出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符合人们当时所追求的社会生活秩序,也是法的价值的现实目标得以实现的典型标志。其二,作为理想追求的法律文书秩序价值.体现为人们关于法律文书秩序正当性的永恒追求。把法律文书秩序只做静态理解的观点是片面的。随着人们对社会和自身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必然要追求一种更能满足自身需求的新的法律文书秩序。  相似文献   
86.
问题及其主义——经济法学研究非传统性之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飞虎 《法律科学》2007,25(2):86-94
经济法的功能决定了经济法学研究与其他部门法相比的非传统性,经济法学研究群体对此应该充分关注.非传统性要求经济法学研究抛弃思维定势,即不能绝对地以研究民法、刑法、行政法的思路、方法和视角来研究经济法.经济法的问题不应该从民商法等法的影子中去发现并基于这种影子进行解析,我们应该基于对经济法与传统法律的差异认识,从市场经济与经济法的实践中去探寻经济法特有的"问题与主义".  相似文献   
87.
选择适用的冲突规范在当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这一发展在人身权、自然人的行为能力、法律行为的方式、合同、侵权行为、亲属、继承等领域均有体现 ,其主要是由于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客观需要及冲突法对实质正义所追求所引起的 ,同时 ,民法的私法性质及比较法学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出现亦为其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国际私法应当在相关领域加大选择适用的冲突规范的制定  相似文献   
88.
<正> 一、行政处分的性质对行政处分的性质,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行政处分是一种纪律处分或政纪处分,因而把行政处分说成是纪律处分或政纪处分,也有的把纪律处分看作是行政处分;有的认为行政处分是一种不同于纪律处分或政纪处分的法律制裁形式。笔者同意后一种看法。在一个法制健全发达的国家,基于法律所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性质及其内容的不同,全部法律规范有刑事法律规范、民事法律规范、经济法律规范、行政法律规范之分,违反这些法律规范也相应承担各自的法  相似文献   
89.
陈甦 《中国法律》2006,(1):21-22,78-80
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公司法,这是2005年最为引人瞩目的立法成果。原公司法制定于1993年,其制定与实施,为构建结构健全、运作规范、经营自主的市场经营主体,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制度引导和法律保障作用。然而,随着人们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认识与实践的不断深化,人们愈加感到原公司法存在着严重的制度缺陷。  相似文献   
90.
基本权利的宪法规范的完善包括基本权利的内容和基本权利的规范形式两个方面。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规范的完善应以自由权为中心。同时,既要反映基本权利的历史发展又要保持与我国已经加入的两个人权公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