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篇
法律   83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6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Chelex-100法在腐败血痕DNA检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因涉及一起凶杀案件 ,全省各地收集了共 4 0 0份犯罪嫌疑人的血样 ,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及时送检DNA检验 ,送到本实验室时这批血样已经历时 3 - 4年之久 ,且由于办案单位未晾干就堆积在一个较为密闭的环境 ,因此检材降解较为严重 ,导致DNA检验难度明显增大 ,为能快速简便且有效地对该批犯罪嫌疑人的血样进行检验 ,笔者在方法上进行了一些尝试 ,结果显著提高了检验成功率。现将方法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实验材料4 0 0份腐败血痕检材来源如前所述 ,其载体主要是滤纸 ,部分是纱布。主要仪器设备与主要试剂见参考文献[1] 。1 2 实验…  相似文献   
52.
隐性血痕是命案现场存在的用肉眼或光学仪器无法发现的血迹。本文旨在通过实际案例,阐述隐性血痕的重要作用及发现方法。该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高,特别适合基层公安机关在命案现场勘验及分析中应用。  相似文献   
53.
一、前言 目前,警方在现场勘查时,显现黑色物体表面血痕的方法缺乏可靠性和简易性。过去常采用发光试剂法,如使用匈牙利红、汞溴红和DFO(1,8-二氮芴-9酮)。这类方法存在两方面的问题:(1)需要替  相似文献   
54.
本文应用Dot-ELISA法用酶标单克隆抗体,直接检验出稀释5万倍的精斑、10万倍的唾液斑及阴道分泌物等体液斑和血痕中ABH物质,还可检验出1~17年的体液斑中ABH物质。全部操作在室温中进行,以肉眼观察颜色变化判断结果,试验周期30~60分钟,准确率100%,实验结果可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55.
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鉴定血痕性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血痕性别鉴定中应用及其价值。方法对20例新鲜人血及20例1-2年人血痕的X、Y染色体采用双色荧光探针进行原位杂交分析。结果 人新鲜血,男性X、Y信号检出的完整率为98.8%,其中Y信号的检出率为100%,女性X、X信号检出的完整率为96.5%;1-2年人血痕,男性X、Y信号检出的完整率为88%,其中Y信号的检出率为90%,女性X、X信号检出的完整率为80%;40例血液(痕)性别检测的符合率为100%。结论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以鉴定血痕性别。  相似文献   
56.
目的建立UPLC-MS/MS测定血痕中尼古丁、可替宁、甲基苯丙胺、氯胺酮、吗啡、O6-单乙酰吗啡、地西泮、三唑仑、艾司唑仑、佐匹克隆和利血平的方法。方法以甲醇为提取液,采用基质提取溶液配制标准溶液制作定量曲线。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柱对待测样品进行分离;以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ESI+)模式和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质谱分析。优化实验条件,并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选择UPLC HSS T3色谱柱,乙腈-5mmol/L甲酸铵+0.1%(v/v)甲酸作为流动相,甲醇作为提取溶剂。11种检测物检出限(S/N=3)和定量限(S/N=10)分别为0.04~2.82ng和0.13~7.64ng,1~500ng/mL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除利血平、吗啡外的检测物回收率为(53.8±5.3)%~(107.2±12.6)%。结论采用本文UPLC-MS/MS方法对血痕中11种常见烟草、毒品和药物成分进行检测,能够满足实际检案的要求,可在相关检验中选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新鲜血痕在不同直接扩增试剂盒的试验条件。方法存放2d内的新鲜血痕FTA卡540份和存放1~3m的陈旧性血痕FTA卡270份,各分别随机均分为3组,每份血痕打3片1.0mm纸片,分别用ONATyper^TM15Plus试剂盒、Goldeye^TM20A试剂盒和华夏。”试剂盒在标准条件(说明书条件)、优化条件1(标准条件+1μLDMSO)和优化条件2(标准条件+室温浸泡1h)扩增检验,比较在3种条件下各组STR检验成功率。结果陈旧血痕样本用3种直扩试剂盒,在3种条件下,检验成功率均〉97.00%,且均高于新鲜血痕。新鲜血痕在标准条件和优化条件1下,成功率为27.22%~31.67%,在优化条件2下,检验成功率相似(〉97.00%),与标准条件和优化条件1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新鲜血痕在加入直接扩增试剂后于室温浸泡1h,可有效提高STR检验成功率。  相似文献   
58.
Xu Y  Jiang W  Ping Y  Bi G  Chen LK  Zhou HG 《法医学杂志》2010,26(5):340-342
目的检测血痕中β-actin mRNA和18S rRNA在人体死后8~15d期间的表达残留,为推断血痕形成时间寻找新的客观依据。方法在上述时段内每天抽提血痕总RNA,利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监测18S rRNA和β-actin mRNA的扩增状况并对产物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检测18S rRNA与β-actin mRNA含量在各个时间点的变化趋势来推测血痕形成时间。结果死后8~15 d时段内18S rRNA与β-actinmRNA量的比值呈明显升高趋势,显示出两种不同类型RNA降解的时间差异性。结论一定时段内18SrRNA与β-actin mRNA量的相对变化,可作为推测血痕形成时间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9.
北京地区人群血清型α2HS频率调查与血痕中α2HS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和免疫固定技术,调查北京地区随机人群的α2HS糖蛋白(α2HS)的频率分布。在185名无亲缘关系的健康人中,发现3种常见表型,即α2HS1-1型(99人)、2-1型(74人)、2-2型12人。未发现稀有型。基因频率为:α2HS~1=0.7351,α2HS~2=0.6490。室温中保存6个月的血痕,可检出其α2HS表型。  相似文献   
60.
单克隆抗体斑点ELISA快速检测血痕ABO血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酶标记单克隆抗A、抗B抗体进行直接斑点ELISA检测血痕ABO血型。此法可检测出含量相当于0.005μl的全血,整个实验过程仅需1.5小时。对48份血痕标本均能正确鉴定。与常规方法相比,具有快速、简便、灵敏等特点,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