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79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17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31.
善意取得是物权法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因其对维护交易安全、稳定交易秩序、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各国民法所接受。但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则是个需要加以探讨的问题。本文从研究善意取得制度和司法实践中出发,表明赃物应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观点,这就是本文的主旨。  相似文献   
32.
论侵吞不法原因给付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侵吞基于不法原因而委托给付的财物 ,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 ,不能构成侵占罪 ,但受托者可能与委托者构成有关犯罪的共犯。如果明知受委托占有之物是他人犯罪所得的赃物而予以侵吞 ,则构成窝赃、销赃罪 ,侵吞赃物的行为只是窝赃、销赃行为与不法状态的继续 ,不另成立侵占罪  相似文献   
33.
在司法实践中,赃款赃物尚无统一的内涵和外延,立法规定的多样性导致了司法实践中操作的混乱。本文阐述了我国司法中赃款赃物的内涵、外延,并对其程序处理问题区分各种情况进行较为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34.
关于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目前法律没有明确规定 ,理论界及司法实践中存在三种观点及做法 ,即赃物适用、部分适用和完全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三种观点均有不足之处。第三人善意购买赃物的 ,一般情况下应取得赃物的所有权 ,原所有人应向非法出让人要求赔偿。但是 ,如果非法出让人没有能力赔偿 ,可以按照公平责任原则 ,由善意第三人给予原所有人一定的补偿。  相似文献   
35.
2008年1月15日夜,村民牛某喝酒后回家路过邻村,见一村民家中无人,随起盗意,将其家一台价值人民币6000余元的彩电用自行车运离该村民住处,途中牛某打手机叫其弟牛某某共同搬运,牛某某在明知彩电来路不正的情况下,仍与牛某将彩电运至牛某家中。  相似文献   
36.
在一处废弃的小院里,铲去堆积的厚厚煤炭,民警从地下挖。出了一个精心包裹的大包,里面的物品总计超过1500万元!  相似文献   
37.
“当”随着响亮的槌声,沸腾的会场顿时安静下来,只有拍卖师兴奋而清晰的声音:“恭喜272号,以1万元竞扪得这套古钱币大系,祝贺你!”会场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这就是贪官郑道访、刘中山受贿品拍卖会上的精彩一幕。  相似文献   
38.
[案情]某日晚22时许,韩某骑一辆新大洲本田牌摩托车到朋友刘某家与刘某、饶某某三人喝酒、聊天,至次日凌晨0时许,韩某欲回家时发现自己的摩托车丢失,寻找过程中在距离刘某家东侧10米处一砖垛旁发现一辆"新感觉"牌红色两轮125跨骑摩托车。韩某随即与刘某商量将此车推至刘某家停放,当日下午17时许,韩某再次来到刘某家问此车有没有人认领,刘告知韩某摩托车无人认领,并劝其到派出所报警。该韩不肯,  相似文献   
39.
王蕊 《法制与社会》2011,(26):297-297
赃物在被善意第三人取得后,善意第三人是否能取得赃物所有权未有明确规定。本文旨在探讨确立赃物善意取得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0.
一、基本案情2011年12月17日、12月31日晚,行为人汤某某先后两次至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8号国金中心商场一楼的"Zegna"、"BURBERRY"服装店内,趁营业员不备,窃得货架上的Ermenegildo zegna牌皮衣和BURBERRY牌西服外套各一件。公安机关对被窃物品按被害单位的购进价委托估价部门进行价格鉴定,认定赃物价值分别为人民币9500元和7500元,以盗窃罪(涉案金额人民币17000元)移送审查起诉。后经退回补充侦查,以市场零售价的中等价格重新委托鉴定,认定赃物价值分别为人民币42300元的和15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