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9篇
  免费   26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6篇
法律   686篇
中国共产党   36篇
中国政治   97篇
政治理论   27篇
综合类   22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2009年11月某日20时许,于某为给其兄取暖,将自己屋煤炉中正在燃烧的两块蜂窝煤(两块蜂窝煤粘连。下面一块燃尽,上面一块正在燃烧)夹入其兄房中。于某事先曾打电话问妻子李某是否可以使用上述方法为其兄取暖,会不会出事,李某称自己不清楚并让于某问其兄。于某听说过燃烧的蜂窝煤可能引起中毒.但其最近在与朋友聊天时曾把没燃烧尽的蜂窝煤放在自己屋中,大家都没事,便认为用此办法为其兄取暖也不会有事。在征得其兄同意后,于某按其兄的要求将蜂窝煤放在了屋门口的地面上(该房间未安置煤炉)。15分钟后,于某来到其兄房屋,二人交谈了一会儿。次日7时许,于某再次将自己煤炉中正在燃烧的三块蜂窝煤夹入其兄房中时,发现其兄仰面躺在地上。于某立即给其妻李某打电话,李某拨打120急救电话并赶至现场。在急救人员确认其兄已经死亡后,于某要求李某报警。经鉴定,于某的兄长系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72.
污染环境罪的主观罪过形式一直是困扰司法界和理论界的难题,理论界关于主观罪过形式问题的争论不断,主要有故意说、过失说和复合罪过说。如果坚持过失说,那么行为人对违反法规是"明知"的,但对危害结果是过失的,这实质上是双重罪过。复合罪过说不符合我国刑法"同一罪名,同一罪质"的立法原则。因此,在实然层面污染环境罪的主观罪过应坚持故意说。在应然层面应该将本罪罪过分开分条设置,分别包含故意和过失。另外,适用严格责任有悖于中国刑法的立法基础,违背了刑法的谦抑性。  相似文献   
73.
纵观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 ,用地位显赫、影响深远来概括是毫不过分的。它的特点鲜明——作风优良、民主团结、独立自主、素质超凡、旗帜鲜明 ;它的功过鲜明——最大的功绩是创建了新中国 ,指引中国走上独立、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道路 ;最大的过失是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中 ,未能及时有效地克服“左”的倾向 ,最终愈演愈烈 ,以致陷入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的迷雾之中  相似文献   
74.
我国现行刑法规定,共同过失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在司法实践中,部分法院对共同过失行为却运用了共同犯罪中的"部分行为,全部责任"处罚原则予以判决。故迫切需要对共同过失犯罪进行研究,以期为司法实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5.
论共同过失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过失犯罪是指负有共同平等注意义务的二个以上的行为人,由于共同的不注意,共同实施或者促成了违反共同注意义务的行为,造成危害结果发生的一种共同犯罪形态。共同过失犯罪是共同犯罪的一种客观存在形态。不能因为刑事立法的规定和传统刑法理论就否定其存在的价值,而将其排除在共同犯罪之外。在具体司法实践中在确定共同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时应该考虑过失程度、行为人所处的地位和行为与结果发生的原因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76.
本文对目前理论上和立法中关于业务过失犯罪处罚的三种观点进行了评析,并提出了处罚业务过失犯罪的新标准.作者认为,主张对业务过失犯罪的处罚应当轻于普通过失犯罪的观点,以及主张取消业务过失犯罪处罚,代之以重大过失犯罪和普通过失犯罪并设置相应法定刑的观点,都是不合适的.主张对业务过失犯罪加重处罚的观点,从结论上看是基本正确的,但过于绝对化.关于业务过失犯罪处罚的正确观点应当是第一,在通常情况下,对业务过失犯罪的处罚应当重于普通过失犯罪;第二,当某些普通过失犯罪表现为行为人公然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而行为的客观危害性并不小于业务过失犯罪时,对业务过失犯罪的处罚应当等于或者轻于普通过失犯罪.  相似文献   
77.
根据我国刑法理论,犯罪构成的主观要件是成立犯罪必不可少的构成要件,对行为人主观要件的认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主观要件各要素的认定,特别是关于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分,在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都是富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从刑法的一般理论和学说出发,结合司法案例,试图探求区分二者的识别要素。  相似文献   
78.
玩忽职守罪与滥用职权罪是渎职类犯罪的两个重要的罪名.玩忽职守罪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滥用职权罪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客观方面两罪都可以表现为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  相似文献   
79.
过失概念在理论上可以区分出两项要素,即客观上存在着不合理的伤害危险,主观上该危险存在着可预见性,但两项要素并非泾渭分明。不仅理性相对人不能认识和防范的危险可以构成不合理危险,在一定条件下,非理性相对人不能认识和防范的危险同样可以构成不合理危险。“不合理危险”这一要素在内涵和外延上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过错责任与危险责任的界限模糊。不同的情况对本人提出的认识要求是不同的。对于理性相对人不能防范的危险,要求本人更认真地去认识,非理性相对人不能防范的危险,则不是如此,但不等于不要求本人去认识。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