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4篇
世界政治   7篇
法律   154篇
中国政治   23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5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经济高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逐渐凸显出环境的日益恶化。不特定多数人共同的环境利益受到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已成为不容忽视且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从法学视角关注环境污染,其特点往往体现出涉及众多当事人权利的保护或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问题。当众多环境污染受害者将纷争引入司法领域,试图通过诉讼程序予以解决,受传统的当事人理论的限制,环境污染纠纷案件往往难以得到高效、合理的解决,难以实现法律所欲达到的目的。在此背景下,反思既有的理论和制度,采取务实的态度放宽原告资格,当下确认环保非政府组织等为适格当事人,以充分保护环境污染受害者弱势群体的利益,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2.
透过诉权理论解析恶意民事诉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向建构与反向利用的博弈是法律演进的重要命题法律是人类为了共同利益,由人类智慧遵循人类经验所做出的最后成果,是人类制度智慧的体现,是公民福祉的庇护者。正如E·博登海默所言:尽管法律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具有高度助益的社会生活制度,但  相似文献   
103.
诉讼的主体是诉讼的发起者和承受者,在整个诉讼过程中,主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诉讼的发起者不一定是适格的当事人,往往很多案件因为当事人的不适格而无法正常运行。为此我们必须从正当当事人所应具备的条件出发,通过形式和实质的论证来保障每一个诉讼人的权利以及防止诉权的滥用。  相似文献   
104.
台湾环境公民诉讼制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地区1999年首次规定了环境公民诉讼制度.该制度的建立适应了台湾环境运动向法制化发展,加强了环境法规的执法力度,具有积极的意义.经过近十年的运行,民众对于环境公民诉讼制度逐渐了解,团体诉讼定位不断明确,司法界对法律的适用也变得日臻成熟.但是,对于正处于发展阶段的环境公民诉讼制度,仍然面对立法和实务上的挑战.如何从法律上定位环保团体的诉讼功能并赋予其当事人资格,是台湾法律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5.
二重派生诉讼制度是在公司重组、集团化发展运作中,完善公司集团治理机制,堵塞法律漏洞,保护投资人基本权益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对二重派生诉讼适格原告的科学规制,是二重派生诉讼制度构建的核心。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充分控股是二重派生诉讼适格原告的前提要件。具有母公司股东资格是二重派生诉讼适格原告的实质要件,在现行制度层面,这一要件表现为法律对原告持股比例和持股时间的规定,二重派生诉讼适格原告的持股规则应当与现行公司法的规定相协调,但在股份交换或转移等特殊情况下,这一规则应当变通适用。派生诉讼前置程序是确认公司诉讼法定代表人怠于履职诉讼行为的必要措施,也是股东取得二重派生诉讼适格原告资格的程序要件。  相似文献   
106.
乔刚 《政法论丛》2013,(5):71-77
2012年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55条规定,“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对“污染环境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此揭开了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新篇章.但是,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并没有进一步明确“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的范围.通过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司法实践的考察和分析,环境保护行政机关应该作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最适格的原告、检察机关可以作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适格原告,二者应当属于“法律规定的机关”的范围;“有关组织”宜界定为以环境保护为主旨,经依法登记或者免予登记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等提供环境公益性服务的组织.  相似文献   
107.
许可 《当代法学》2013,(1):38-45
新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第三款新增第三人撤销诉讼制度,但由于条文规定较为简单,且没有就相关制度进行配套完善,有可能为制度运行造成一些困难。本文就第三人撤销诉讼制度的适格当事人、诉的利益、审理程序以及判决效力等诸多问题,采解释论的立场进行一一阐述,并就相关制度之配套完善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8.
随着社会发展,各种现代型纠纷的出现也愈加频繁,例如环境侵权纠纷,消费者权益保护纠纷,群体纠纷等,与之相对应,在法律领域就出现了各种现代型诉讼。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能一定程度上解决群体纠纷,但是这一制度在实践中适用较少,其中不乏立法规定粗糙之原因。文章拟从诉讼代表人适格的角度切入研究,通过对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制度设计来反思和完善我国诉讼代表人的相关制度规定。  相似文献   
109.
许仁祺 《法制博览》2013,(5):43-44,42
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进步,个人化医疗(Personalized Medical)与分子诊断的医疗照护方式,已成当今医疗的新方向。然而去年(2012)三月由美国最高法院的一个案例的判决,却使得和个人化医疗发展最相关的临床诊断专利的专利适格标的争议,再度地成为众所注目的焦点。据了解该判决认Pro-metheus公司的医疗诊断专利,因为不具备美国专利法第101条规定的专利标的适格性(Patentable Subject Matter),属于自然现象之一,不应获得专利的保护。Prometheus案判不仅让医疗检测相关方法发明,未来取得专利保护的可能性受到限缩,而自然法则不受专利保护原则的阐释,亦对美国生技医药产业专利布局的未来走向,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