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55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63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8 毫秒
71.
今年春节,尽管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儿媳远道归来与我们一道过年,我依然没有买一挂鞭炮、一枚彩弹。算起来,我已有20多年没有放过一个鞭炮了,但我丝毫没有觉得有什么遗憾。我和我的家人完全变成了"旁观者"。有时,我看见有人那么"起劲"、那么"投入"地放炮,甚至对放炮寄予了那么多的"感情",竟觉得有点滑稽。小时候家里经济很拮据,但我还是有买一两挂小鞭炮、三四个"二踢脚"过年的记忆。记得那时候,一挂  相似文献   
72.
宋安娜 《天津人大》2010,(10):44-45
4年前乘车进入拉斯维加斯,只见铁臂林立,到处都在建造高楼大厦;4年后再来这座赌城,还没进城,便见郊外一片片商品房小区死一般沉寂,外边打着醒目的出售广告牌。 拉斯维加斯,世界第一大赌城,这喧嚣了一百年的城市,何以就沉寂了呢?  相似文献   
73.
无锡市区正在修建地铁,老城区忙着拆迁改造,一片繁忙。站在桥上远望,宽阔的大运河面上拖船往来不断,虽然两岸已是高楼林立,仍不难想象无锡当年作为“布码头”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74.
肖珂 《时代风采》2010,(14):4-5
7月8日至9日,云南省乡镇(街道)工会工作推进会在曲靖市陆良县召开。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卢正国在会上指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政府职能的转变,工业化、城镇化的迅猛发展,各类所有制企业特别是大量非公企业、小型企业纷纷在乡镇(街道)落户,乡镇(街道)所辖区域成为包括农民工、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在内的广大职工就业的聚集地。  相似文献   
75.
责任人不明确的高楼坠物致人伤害案件自重庆"烟灰缸案"以来一直争议不断,《侵权责任法》第87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该规定缺乏法理基础,也不符合情理。本文从诉讼法的归责原则、举证责任、责任主体、法律和法院的局限性等角度对高楼坠物致人伤害责任问题进行了评析,提出了不能让可能的一个群体承担赔偿责任的理由,同时阐明了《侵权责任法》第87条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6.
高楼火患     
阿碧 《检察风云》2010,(24):30-32
2010年11月15日下午,上海市静安区胶州路728号的一幢28层民宅发生特别重大火灾事故。这次大火燃烧了4个小时,烧毁了整幢建筑,导致50多人不幸遇难。在悼念遇难者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以后如何改进。让我们看看现在世界上有哪些更先进的防火救灾技术,尤其是那些可以对高层建筑进行防火救灾的技术。  相似文献   
77.
孙亚贤 《法制博览》2013,(9):238-239
随着城市高楼的不断增加,高空抛物这种不文明的行为也屡见不鲜,这一行为不但隐藏着巨大的危害,有的还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虽然《侵权责任法》对高空抛物侵权行为及其责任作了明确的规定,各地人民法院在审理具体案件时有了统一的法律依据,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试从高空抛物侵权行为的特点分析,通过侵权法对高空抛物规定的利弊进行分析来探求高空抛物损害救济对策。  相似文献   
78.
黄白 《北京观察》2007,(8):43-44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不占用耕地又能解决居住问题的办法,似乎就是把楼加高。楼高了,居住在高处的人如果不慎、不在意、不负责任地把东西掉到楼下,结果会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79.
他们曾是“留守儿童”,他们曾是随“民一代”父母进城寻梦的“无根儿童”。在他们身为“民一代”的父辈渐渐退出城市舞台的同时,他们陆续涌入大大小小的城市——在不属于他们的高楼大厦间寻梦。  相似文献   
80.
近年来,高空抛物致人损害案件频发,越来越多地引起了法学界和司法实践部门的关注。由于多数情况下,实际加害物的所有者、管理者或抛掷者往往不会主动承认,加上受害人举证能力不足,司法机关难以查明,导致受害人无法得到及时的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此时,我们有必要对传统民事赔偿责任制度进行重新审视,注入社会化救济的方式,填补传统救济方式的不足,实现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相结合,对受害人实施更充分、有效的救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