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6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101.
德礼为本、政刑为用,讲究运用政权、法律、文化、道德等手段综合治国,是中国古代的治理创造,史实证明这是有效的治国方略,对于现实的治国理政也具有可资借鉴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2.
公共政策作为公共部门向社会提供的一种公共物品具有无可置疑的公共性。但现实表明,由于政策主体的单一性、缺乏多元化的利益表达和政策参与,公共政策时常会表现出与公共性相违背的一面。所以如何保证政策的公共性是我国政府必须关注的。从政治文明视角来看,当前我国政策过程中公众参与有诸多阻碍因素,推动公众参与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促进公众参与实现的途径一是培育参与型的政治文化,创造良好的政策参与氛围,并逐步培养公民政治素质、提高参与技能;二是加快公众参与的法律化、制度化、组织化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的“通道”,保障公众参与的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103.
儒家和谐治理观对历史中国和现代东亚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并可以为当今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但由于其存在着理论与制度不同构、制度资源太少的根本性缺陷,不能作为解决当今社会政治问题的现成方案。欲实现社会和谐和长治久安,必须重构现代治理观,走出重“政治人”建设轻政治制度建设的历史误区,开辟一条靠制度执政、靠制度治国的新路。制度建设和创新的核心是民主与法治,其中又以党和政府的制度改革为重点。对战略策略作出理性化的选择,则是制度变革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4.
知识作为联系世界的特殊方法,以信念为动力追求真理,其本质是普遍指涉性的思想,形式呈现是概念。以自然、社会、人文为对象探索形成的知识体系内核,是关于自然、社会、人共生存在的法则、公理、律令及其运作规律,构成人类如何善待自然、社会、人以及怎样适度生活的依据、尺度、边界。尺度之于个人或社会,构成其行为边界。在生活世界里,边界构成利害是否有度的分水岭,尺度成为衡量利害得失是否合法合德的依据。因此,求知既成为道德生活的动力,更是创文明的方式,因为文明的内在支撑是合乎人性要求和自然法则的知识体系。而自觉的求知努力,开辟出知识体系的构筑之路;不间断地构筑知识体系,制度道德、法律道德和教育道德才能普遍形成,生活道德才成为每个人的生活所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