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4篇 |
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13篇 |
工人农民 | 1篇 |
世界政治 | 3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3篇 |
法律 | 172篇 |
中国共产党 | 19篇 |
中国政治 | 18篇 |
政治理论 | 17篇 |
综合类 | 159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32篇 |
2008年 | 31篇 |
2007年 | 35篇 |
2006年 | 34篇 |
2005年 | 45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素琴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50-52
中国目前违宪审查工作缺乏独立的专门机构负责,对于违完审查职责的行使,没有与之相应的诉讼程序,提出违宪审查的主体也不足,要完善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需要建立独立的违宪审查专门机构,拓宽违宪审查工作途径,建立违宪审查诉讼制度和监督机制,保证违宪审查工作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相似文献
2.
申泽金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4,(3):51-52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修正案中关于“保护私有财产”、“保障人权”、“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及“紧急状态”的内容,对公安机关执法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转变观念,加强和改进公安执法活动 相似文献
3.
作为法国宪法的基本范畴之一,基本权利概念的出现以宪法委员会之基本权利保障职能的活性化为基础,借鉴了外国法的表述,通过宪法裁判获得承认,并于2008年修宪确认于宪法典正文中。基本权利概念出现的原因在于,传统的公共自由只能防御行政权的侵害,而不具有对抗法律的效果,因此,需要反思传统的法律至上主义人权观、实现基本权利及其宪法规范的至上性。相应地,基本权利的论证路径也经历了从主观主义到客观主义的演变。外国法与比较法在我国基本权利研究中应用不足,法国的基本权利概念对我国学术界辨析基本权利与宪法权利的名称、基本权利的论证路径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Kate O'Regan 《The Modern law review》2012,75(1):1-32
The South African Constitution establishes a constitutional democracy with a strong form of constitutional review. The Constitutional Court is required to declare invalid any legislation or conduct of the President which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 Constitution. The author, a former judge of the Constitutional Court, argues that the text of the Constitution has been an important determinant of the Court's jurisprudence, both in relation to the Court's jurisprudence concerning the institutional structures established by the Constitution and its Bill of Rights jurisprudence. 相似文献
5.
以现实的社会条件为基础,1982年宪法形成了以发展性、时代性、中国性为核心的人权逻辑主线。随着三十年来我国社会的发展与变迁,1982年宪法的人权体系也在不断地扩充与演进,由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直接需要与成果的经济权利的凸显,到具有普适性人权价值的确认,再到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即广义社会权体系的完善。在当下,公平享受发展成果,权利的平等保障是1982年宪法人权逻辑的最核心命题与最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6.
违法阻却事由与犯罪构成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违法与责任是犯罪的两大支柱,认定犯罪应当从违法到责任;是否存在违法阻却事由,属于是否具有违法性的判断,因此,应当在违法构成要件之后,接着讨论违法阻却事由。在考察全部构成要件之后才讨论违法阻却事由的做法,不利于对违法性的判断,也不利于保障行为人的自由。 相似文献
7.
8.
从民法上的环境权到宪法上的环境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国际上将环境问题列为世界第三大问题,环境权在此背景下被提出来。学者们从不同的法律视角,提出了自己对于环境权的认识。民法上的环境权既有较大的意义也有固有的缺陷,因此民法上的环境权不能代替宪法上的环境权,而且最终要上升到宪法层面。环境权理论对我国的宪法从观念到条文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美国联邦宪法第四修正案的证据排除规则是一项饱受争议的排除规则,曾经历过从严格适用到不断受限的发展过程,赫灵案的判决进一步削弱了该规则的基础。在未来,对该规则进行限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一种主流趋势,其例外规则的适用范围将进一步得到扩张,而该规则本身的适用范围也将被进一步缩小。中国目前初步建立起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具体... 相似文献
10.
张卓明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1,(1):28-44
在《民主与不信任》一书中,伊利试图通过建构一个非但不与民主相冲突,而且还促进和强化民主的一个司法审查理论,来回应司法审查不民主的质疑。伊利主张:在政府失灵,即代议程序不值得信任之时,法院在司法审查中应当积极介入;疏通政治变革的渠道,以及纠正对少数人的某些歧视,是法院的应有职能;多数人决定与少数人保护,是民主原理的内在组成部分。伊利借助于代表理论,尊重多数人和保护少数人这两项要求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对掌权者不信任的逻辑,贯穿于伊利的司法审查理论。伊利通过程序论,建构了一个比较融贯的司法审查理论,不过,却不能使宪法裁判免于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