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4篇
法律   209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9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诉讼中“证据占优势”标准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三大诉讼的证明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证据占优势”证据标准加以理性剖析,认为其体现了“谁主张谁举证”的普通性举证责任原理,体现了达到“法律真实”的证明任务的要求,体现了民事诉讼中的民事意思自治原则和诉讼经济原则;从理论层面、制度背景、法律规定、公民诉讼观念的转变以及司法实践等五个方面对“证据占优势”证明标准在我国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02.
民事诉讼认证制度中若干问题之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事诉讼认证是在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过程中提出来的。它必须建基于辩论主义原则之上 ,其内容为对证据资料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 ,采取现代自由心证的方法 ,当庭认证 ,同时还必须建立法官严格甄选、独立审判、认证公开、认证异议和科学周密的证据规则等制度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403.
In the last 15 years, the US Supreme Court has implemented major changes concerning the admittance of expert testimony. In 1993, Daubert v. Merrell Dow Pharmaceuticals superseded the Frye ruling in federal courts and established judges, not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as the gatekeepers regarding the credibility of scientific evidence. In 1999, a lesser-known but equally important decision, Kumho Tire v. Carmichael, ruled that technical expert testimony needed to employ the same rigor as outlined in Daubert, but experts can develop theories based on observations and apply such theories to the case before the court. Anthropology has never been defined as a hard science. Yet, many recent publications have modified existing techniques to meet the Daubert criteria, while none have discussed the significance of Kumho to anthropological testimony.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mpact of Daubert and Kumho on forensic anthropology and illustrates areas of anthropological testimony best admitted under Kumho's guidance.  相似文献   
404.
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路径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规则限缩适用的趋势.通过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来遏制非法取证行为与实现权利救济是当前该规则建构和运行的基本模式,但依据规则演化的形态特征及共性与个性问题,表明其适用现状并不乐观.目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存在着抉择上的双重冲突、样态上的二元割裂、救济上的双重忧虑等逻辑困境,这也决定了其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405.
目前,在指纹鉴定工作中尚无明确的国际统一标准。各国指纹鉴定人员的观点可分成三种派别数量标准说、数量——质量标准说、非数量标准说。非标准化的鉴定方法使指纹技术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将影响指纹证据的法律效力。在此,我们提出制定科学的指纹鉴定统一标准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406.
关于我国律师执业三项重要权利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的《刑事诉讼法》、《刑法》和《律师法》实施以来,随着律师法律地位 的改变,关于律师执业的三项权利──人身保障、调查取证、全面阅卷问题亟待研究。 应借鉴国外有关制度,加强立法保障。特别建议建立证据展示制度,以期使律师为当 事人提供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407.
关于证据属性的若干思考和讨论——以证据的客观性为中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是证据的三属性。证据的客观性最先产生 ,处在事实领域 ,它是定性概念 ;证据的关联性是经人的主观判断后才产生的 ,处在逻辑领域 ,它是定量概念 ;证据的合法性是由法律调整后产生的 ,处在法律领域 ,它是在证据的客观性和关联性的基础上 ,又增添的一个主观属性 ,它进一步缩小了证据客观性的外延范围 ,但证据的法律价值增大了。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是构成一个证据的充分条件 ,三者必须同时具备。  相似文献   
408.
吕成 《时代法学》2005,3(3):55-60
民事证据法的目的分为根本目的(或最终目的)和直接目的(或第二层次的目的)两个层次.民事证据法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当事人合法的民事权益;直接目的是"公正证明程序".民事证据法的任务是发现真实,民事证据法根本目的的实现依赖于发现真实任务的完成.发现真实必须遵从一定的程序,而这一程序必须是在民事证据法目的的指引下所确立的程序.这一程序内含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和效率三个要求.  相似文献   
409.
刑讯逼供是一种为现代国际公约和各国法律所严格禁止的审讯方式,它严重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危害司法制度及民主法治建设。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现象却屡禁不止,成为现代刑事诉讼的一大毒瘤和痼疾。刑讯逼供是特定角色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体现,口供对案件的重要作用等均是刑讯逼供久禁不绝的根源。我国应从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的角度明确无罪推定原则,通过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对刑讯逼供案件实行证明责任倒置等途径遏制刑讯逼供。  相似文献   
410.
《Science & justice》2023,63(2):158-163
This commentary draws attention to the introduction of data collected by COVID-19 tracing apps as evidence in criminal proceedings and the novel considerations this evidence presents for criminal justice agents and digital forensics profession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