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6篇
  免费   126篇
各国政治   36篇
工人农民   72篇
世界政治   2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8篇
法律   775篇
中国共产党   93篇
中国政治   393篇
政治理论   133篇
综合类   10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数量扩张型引进外资模式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量扩张型引进外资模式给中国产业成长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本文对此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2.
论善意取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善意取得是所有权取得的一种方式 ,其目的在于保障交易安全 ,维护交易秩序。善意取得的适用要求转让人必须是对该财产无处分权的占有人 ;受让人取得财产时是善意、有偿取得 ,且也实际占有该财产 ;该财产必须是法律允许流通的动产。善意取得的适用使原所有权人丧失该财产的所有权 ,其损失只能请求转让人予以赔偿 ,受让人取得了该财产的所有权。  相似文献   
53.
妇女就业中遭受“隐性歧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妇女在就业中遭受"隐性歧视",已成为阻碍妇女成为先进生产力创造者的社会问题.真正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从根本上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的男女平等观,鼓励妇女从家庭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这是消除就业"隐性歧视"的根本;其次,要致力于提高妇女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使妇女有实力去竞争合适的岗位,这是消除就业"隐性歧视"的关键;最后,要健全保障妇女就业的政策法规,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监督管理措施,使侵犯妇女平等就业权利的行为能够受到严厉惩处,这是消除就业"隐性歧视"的保障.  相似文献   
54.
尽管世界上几个主要国家的警检关系存在三大模式的分野,但各国警察机关和检察机关之间既存在形式上的分工关系,又具有实质上的合作关系,只不过三大模式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大致说来,英美模式的侧重点在审判程序,而大陆模式、中俄模式的侧重点在审前程序。但从一些国家近年来的司法改革看,三大模式在相互吸收的基础上,警检关系开始出现紧密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5.
论行政许可听证程序之案卷排他性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听证制度是现代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制度.<行政许可法>较以往立法对听证程序的规定相比,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即确立了案卷排他性原则.案卷排他性原则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意义,使得听证笔录成为作出行政决定的唯一依据,对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产生新的要求.禁止单方面接触规则和官方认知原则是对案卷排他性原则的补充与例外.  相似文献   
56.
预约在我国合同实务中大量存在,但我国民法通则与合同法对于预约均未加以规定,理论上也缺乏深入地研究,以至于实践中极易产生纠纷。本文试图就预约的含义、成立要件、法律效力以及违反预约的法律责任进行一简要分析,以期明晰预约,从而使预约在当事人之间的适用达到公平的法律效果,最大限度地实现当事人的意思自治。  相似文献   
57.
医患关系是以生活消费为内容的消费关系 ,存在医患双方事实上的实力对比的悬殊 ,对医疗纠纷应当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 49条有关惩罚性赔偿的规定  相似文献   
58.
我国民事立法史上对国际惯例的规定存在诸多不足。国际惯例的特性、功能和效力影响我国民法典的制定。应对国际惯例予以深入思考和科学对待,并在民法典中确立国际惯例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59.
证据效力是公证的基本效力之一,也被视为公证与私证的主要区别。公证的证据效力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公证证明的内容属于司法认知的范畴;二是从证据材料的优先性来看,经过公证的书证证明力大于一般的书证。公证的公信力是公证证据效力的渊源,而相关法律规定也为这种公信力提供了保障。公证证据在诉讼证明中可以成为书证,经过公证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属于可予认知的内容,只是在形式上具有初步可信的证明效力,因而在某种程度上是可辩驳和推翻的。目前,公证证据在我国仅适用于民事诉讼,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应受到限制,一般不宜成为司法认知的对象、不能直接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  相似文献   
60.
近年来,亲子教育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其核心内容是建立和谐健康的亲子关系.父亲们只有意识到自己在孩子身心成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且改变传统父爱的观点,做智慧型的父亲,才能塑造出健康快乐的宝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