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6篇
  免费   126篇
各国政治   36篇
工人农民   72篇
世界政治   2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8篇
法律   775篇
中国共产党   93篇
中国政治   393篇
政治理论   133篇
综合类   10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把中国的民主革命引向社会主义的前途,并在基本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使之成为现实的社会制度,这是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一大历史性贡献。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毛泽东提出进行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历史性任务,努力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全国执政条件下能否找到一条保证党和人民政权纯洁性的有效途径,是毛泽东为之不懈努力和探索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992.
全球治理的理论起源于20世纪冷战终结之际,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而形成。从现代世界体系和国际关系的发展角度来看,全球化最为直接的影响在于对传统大国产生巨大的冲击,即不断地将原来以国家为中心的国际体系逐步推向一个由多元权威结构构成的多元中心的全球体系。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国际环境下,大国之间的关系已经并非原有传统的、局限的、简单的大国关系,而是在多元行为体互动的过程中以合作为基础发展演变的大国关系,在这样的大国关系中,全球治理必然对大国关系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法无明文规定、没有上位法根据、举重以明轻、人权保护和尊重行为地国法律是《治安管理处罚法》没有域外效力的主要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没有域外效力会导致相关刑事案件侦破困难、规避《治安管理处罚法》行为多发、同样的违法行为不能同样对待和对违法行为地扩大解释牵强等问题。《刑法》与《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衔接、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双重优先性、尊重受害人意志和对"举重以明轻"的正确理解是《治安管理处罚法》应该有域外效力的根据。通过增加规避《治安管理处罚法》行为是治安违法行为、司法解释明确、实现《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刑法》的全面衔接和公安部解释等途径,可以具体实现《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域外效力。  相似文献   
994.
The ‘girl effect’ – the idea that investment in the skills and labour of young women is the key to stimulating economic growth and reducing poverty in the global South – has recently become a key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World Bank, the imf, usaid and dfid, in partnership with corporations such as Nike and Goldman Sach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logic of this discourse and its stance towards kinship in the global South, situating it within the broader rise of ‘gender equality’ and ‘women’s empowerment’ as development objectives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Empowerment discourse, and the ‘capability’ approach on which it is based, has become popular because it taps into ideals of individual freedom that are central to the Western liberal tradition. But this project shifts attention away from more substantive drivers of poverty – structural adjustment, debt, tax evasion, labour exploitation, financial crisis, etc – as it casts blame for underdevelopment on local forms of personhood and kinship. As a result, women and girls are made to bear the responsibility for bootstrapping themselves out of poverty that is caused by external institutions – and often the very ones that purport to save them.  相似文献   
995.
Abstract

I argue for the following, which I dub the “fallibility syllogism”: (1) All systems of criminal punishment that inflict suffering on the innocent are unjust from a desert-based, retributivist point of view. (2) All past or present human systems of criminal punishment inflict suffering on the innocent. (3) Therefore, all such human systems of criminal punishment are unjust from a desert-based, retributivist point of view. My argument for the first premise is organized in the following way. I define what a human system of punishment is. I offer a distinction between retributive and utilitarian approaches to punishment. I distinguish between weak retributivism embodied in the second premise and strong retributivism, which I argue is the basis for the weak version. I argue that on retributivist grounds, each case of punishment is just when it matches the seriousness of the wrongdoing of the offender and that systems of punishment are just from a retributivist point of view when there are no exceptions to this match-up. In making my case, I will use Kant's retributivism as the version of my choice, so I will spend some time showing that recent reinterpretations of Kant (arguing that he was not a thoroughgoing retributivist), even if they are correct, are consistent with my view. Ultimately, however, I argue that the better view is that Kant was a thoroughgoing retributivist.  相似文献   
996.
环境监管行政责任实现不能,是指因多种因素的制约或影响,行政责任追究主体对已经客观存在的、应依法追究行政责任的环境监管违法行为,不追究或者不能追究行政责任的情形 它是当今中国环境行政责任实现方面所存在的最为突出、危害性最大的问题,也是制约我国环境监管实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导致环境监管行政责任实现不能的原因复杂而多元,其中环境监管行政责任制度严重缺失、环境监管及其行政责任实现的体制障碍、传统发展观与政绩观的阻却、以“官本位”为代表的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行政伦理失范的影响等是最直接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7.
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提振居民消费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综合运用CGSS2015数据 与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探索了数字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金融能够提升居民消费;且存在结构效应,数字金融覆盖广度与数字化程度均能提升居民消费;数字金融对发达地区和家庭物质资本高的居民消费有促进作用,对欠发达地区家庭人力资本高的居民消费有促进作用;户主主观幸福感在数字金融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遮掩效应”。结论从经济学与心理学融合的角度,为解释数字金融影响居民消费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98.
《治安管理处罚法》在设定、实施治安管理处罚的具体规定中,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态度有了重大的变化,即从一定意义上的“怀疑”与“对立”转变为“信任”与“协作”,这种转变要求警察在执法办案中必须相应地调整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之间的关系,与之建立相互信任、协作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999.
本文把战略柔性划分为资源柔性、技术柔性、结构柔性、文化柔性这四个维度,研究了环境动态性对战略柔性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战略柔性对企业绩效有显著影响,但资源柔性、技术柔性、结构柔性和文化柔性对企业绩效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潜力两个维度的影响有所差异;环境动态性对战略柔性—企业绩效关系存在调节效应。该结论有助于指导企业制定提升战略柔性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00.
新世纪俄蒙关系与东北亚区域合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俄罗斯和蒙古国双边关系的真正改善是在普京当选俄罗斯总统之后。普京总统意识到蒙古国战略地位是俄罗斯远东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后开始加强与蒙古国的关系。梅德韦杰夫进一步升级两国关系。俄罗斯和蒙古国良好关系的现状和优势有助于东北亚在各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