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10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199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33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12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基于对作品创作行为和著作权性质的不同理解,两大法系对影视作品的作者身份也有不同的理解,并采取了不同的立法处理模式。目前,我国著作权法对作者的身份和范围的规定均不够明确。在影视作品著作权归属问题上,我国著作权法的立法模式不仅有悖法理,作者的权利也未得到应有的尊重,正确的做法是回到大陆法系的正宗。同时,为解决影视作品作者和著作权人署名不规范的问题,国家应尽快完善相关立法,科学界定"制片者"定义,同时对影视作品著作权人的署名做出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82.
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视为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不符合著作权法关涉作品的规范教义,不利于个人乃至社会整体知识水平的提升,违背著作权法的价值追求。顺应时代发展规律的信息权应该成为权利,符合权利生成法理标准的信息权可以成为权利。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本质属于应受法律保护的信息,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归入已然获得权利证立的信息权对象范畴,可高效实现关涉信息的多元价值诉求。人工智能所有人通常具有生成价值信息、控制信息传播的动机与能力,且实际享有信息权益、承担信息侵害他人权益的责任,应成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信息权主体。  相似文献   
83.
本研究基于制度理论采用多层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并阐释了《劳动合同法》对职工劳动报酬 权益的保障效应及机制。结果显示:《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显著降低了职工被拖欠工资和加班工资的可能性。《劳 动合同法》实施后,职工所在省份失业率、所在组织成熟度和个体文化程度对职工被拖欠加班工资可能性的影 响趋于消失,但是个体的户籍身份仍然显著影响职工被拖欠加班工资的可能性。此外,文化程度和户籍身份对 职工被拖欠加班工资可能性的影响分别受到职工所在省份失业率或所在组织成熟度的跨层调节作用,即在低失 业率省份场域,不同文化程度职工被拖欠加班工资的可能性存在显著差异,反之则差异不显著;在低成熟度组 织场域中,不同户籍身份职工被拖欠加班工资的可能性存在显著差异,反之则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4.
本文以版权保护范围、保护标准、保护水平为视角,阐述了网络环境下版权人权益空前强化导致利益失衡的表现,从开放性创新理论、Copyleft理念、公有领域切入梳理了网络环境下版权保护利益平衡的理论根基,从版权人与传播者及使用者、版权人与教育机构及数字图书馆、版权人与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的立场出发,探讨了网络环境下版权保护利益平衡的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85.
民间文艺的著作权保护不应囿于理论瓶颈,可转变思维,本着实用主义,首先从对代表性传承人的著作权保护入手,传承人享有了著作权保护,就意味着民间文艺实际也得到了著作权的有效保护;其次,代表性传承人以外的本国传承传播者的著作权保护也是对民间文艺有效保护的途径之一;最后,政府应承担对民间文艺著作权保护的重任,这与著作权制度并不违背。  相似文献   
86.
论著作权的法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睿 《政法学刊》2008,25(3):98-100
著作权是基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所产生的权利,它所反映和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与同属于民事权利的物权、债权相比,具有无形性、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等特征。完善著作权法律制度对于促进优秀作品的创作和传播、繁荣祖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7.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传统版权制度受到了挑战。近年来 ,国内出现了一系列网络版权侵权纠纷案件 ,使得网络版权保护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更好地保护网络版权人的合法权益 ,维护市场秩序 ,有必要对网络版权侵权的类型、侵权案件的管辖、侵权纠纷中权利主体和证据效力的认定、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等方面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88.
侵犯著作权犯罪在刑法学和犯罪学上具有不同的意义.对侵犯著作权犯罪的防治,可以通过加强公民的著作权保护意识、加强犯罪人预防和被害预防工作、完善著作权保护体系,以达到对著作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89.
目前,我国已经着手对著作权法进行第二次修改。在考虑我国著作权法的修改问题时,如何从利益平衡的角度思考其中的利益博弈并寻求合作均衡,不但符合博弈各方的利益,对于达到修改著作权法的目的、实现整个社会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事业的繁荣亦具有直接作用。这种利益博弈和利益平衡的辨析正是研究著作权法、探讨其中具体的保护性规定和限制性规定的魅力所在。具体到著作权法修改中的利益博弈和利益平衡来看,应在客观分析利益博弈现实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利益博弈方的理性需求,将著作权制度中的权、责、利进一步明晰化,实现科学的利益分配和均衡,尽可能地避免利益博弈所带来的不必要的成本消耗。  相似文献   
9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侵犯著作权犯罪日益严重。虽然我国的著作权保护工作进展迅速,但是侵犯著作权犯罪还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侵犯著作权犯罪作为一种经济犯罪,它有着深刻的经济、文化根源,并呈现出犯罪主体集团化,发案领域广泛化,作案手段智能化等特点。针对此类案件的难点,全面分析了侦查对策,为侦查人员有效的打击此类犯罪提供了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