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2篇
  免费   150篇
各国政治   29篇
工人农民   77篇
世界政治   2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5篇
法律   2095篇
中国共产党   67篇
中国政治   479篇
政治理论   229篇
综合类   19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322篇
  2011年   330篇
  2010年   333篇
  2009年   339篇
  2008年   386篇
  2007年   465篇
  2006年   494篇
  2005年   461篇
  2004年   444篇
  2003年   246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1.
人权是历史的产物 ,人权的概念、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权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的特定阶段决定人权发展的不同状态。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权立法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2.
我国检察权的配置是借鉴国外检察制度和我国古代御史制度的优良成果,并结合我国国情建立起来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前法制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检察权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着法律规定不完善、缺乏强制力、各项权能存在漏洞等问题。优化检察权的配置,对于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检察职能,强化国家法律监督,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3.
房地产抵押登记制度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惠 《政法学刊》2006,23(3):38-41
我国房地产抵押登记制度原则上应采取登记生效主义,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应承认未完成登记的房地产抵押权的效力。我国现行抵押登记制度的具体实施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应统一房地产登记机关,简化登记程序,同时在延长登记请求权的诉讼时效和增加登记请求权的内容两方面完善不动产抵押登记请求权制度。  相似文献   
74.
法律移植过程中需要避免片面化和理想化的因素,沉默权实质上是证据规则的告知问题。基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我国不宜确立明示的沉默权制度,应建立适宜我国国情的“沉默”制度。  相似文献   
75.
当前民警执法权益受侵害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警执法权益受到冲击和侵害的现象日益突显,其危害性不容忽视。警察是执法者,维护法律的尊严和依法办事是警察的天职,但同时也是应当受到保护的特殊群体。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应当根据其现状、危害性和根源,认真研究如何建立健全民警执法权益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6.
行政性垄断是我国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有的经济现象,表现为,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经法律法规授权而具有行政管理权的企事业单位滥用行政权力不当地干预市场活动的行为,分为地区垄断和行业垄断.行政性垄断危害极大,我国应从法律和制度上对其危害性加以防范,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正常运作.  相似文献   
77.
最高额抵押权是一种特殊的抵押权,具有积极的价值功能.但最高额抵押亦有其弊端,如设定巨额的最高额抵押,致抵押物价值不能充分发挥;或债权人不与债务人正常交易,使债务人经济活动自由受限,因主合同备案存在瑕疵最高额抵押权实现不了等.完善我国最高额抵押立法应明确规定最高额抵押确定请求权制度、减额请求权制度和消灭请求权制度;以立法形式规定综合授信合同及其他带有约定决算期的框架性合同可以作为最高额抵押合同的主合同进行登记备案.  相似文献   
78.
完善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和关键。审视省管国有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存在的改制不到位、形改质未改等问题,解决的思路是:产权制度须实行多元化改革,解决一股独大,实现决策民主化;企业运营中国有资产要实行问责制;在选人用人上实行保荐制、票决制、竞争制;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司其职,相互制衡,加强对企业全方位的监督,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79.
立法动议是向有立法权限的立法主体提出有关制定、修改或废止某项立法性文件的立法申请,立法动议权是立法权范围内的权利,是不特定主体的权利,是不一定产生对应后果的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权利。立法动议权是立法模式转换、经济利益多元化、民主参与以及公众社会利益实现的必然。从主体、范围、实体规则、程序规则以及权利的具体实施几个角度探讨立法动议权的范畴与法律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80.
论担保物权期间的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出台的《担保法》解释基于物权法定主义规定当事人约定的担保期间无效。物权法虽以物权法定主义原则作基石却亦有意思自治之空间 ,物权法定主义仅指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 ,当事人不得自由创设 ,于此之外 ,应为当事人自治之领域 ,担保期间的约定就属当事人自治之范畴。承认当事人约定的担保物权期间的效力能够提高担保的信用 ,更好的发挥担保制度的立法功能 ,同时也能使当事人充分实现意思自治 ,体现民法的私法本质。故此 ,立法应当承认当事人约定的担保物权期间的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