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6篇
  免费   175篇
各国政治   56篇
工人农民   36篇
世界政治   9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3篇
法律   2240篇
中国共产党   60篇
中国政治   861篇
政治理论   275篇
综合类   274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333篇
  2013年   523篇
  2012年   420篇
  2011年   388篇
  2010年   452篇
  2009年   528篇
  2008年   454篇
  2007年   477篇
  2006年   452篇
  2005年   428篇
  2004年   393篇
  2003年   342篇
  2002年   281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蒋劲锋 《政法学刊》2006,23(1):64-67
犯罪的方面包容相应的犯罪构成要件,犯罪构成要件由犯罪构成要素组成,对三者的定位涉及到坚持用科学系统论分析犯罪构成的问题,应当弥补传统刑法理论在概念上混淆三者的疏漏,科学构建完善作为理论大厦基石的概念,另外,对犯罪各方面下犯罪构成具体相应要件和要素纵向深入的剖析,进一步印证了对三者上述关系的分析。  相似文献   
72.
心理学的发展为预防和打击犯罪这一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心理应激是心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可以从心理应激与犯罪心理产生之间的关系展开初步探讨 ,并进一步以案件为例加以印证。  相似文献   
73.
Experiencing a criminal victimization is among one of the most stressful human experience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victims of violent crime and victims of nonviolent crime suggests that there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xperiences in the initial aftermath of the crime event and a few common effect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common effect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criminal victimization in the context of intense distress and discusses the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of well-being in the coping process. One hundred seventy-five victims of violent or nonviolent crime were interviewed. Implications for social work practice and theory and future research are delineated.  相似文献   
74.
李拥军 《法律科学》2007,25(1):25-31
我国当代的性犯罪立法中还残留着许多男权主义的印记,具体表现为:受男主女从的文化影响,把强奸罪的实行主体限定为男子,受害人限定为女子;受生殖文化的影响,将强奸中性交的概念定义为男女生殖器的媾合;由于将强奸视为对男人权利的侵犯,因而对其引起的纠纷由国家垄断处理权.现行立法与社会现实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因此,立足中国现实,借鉴西方经验,改革我国现行的性犯罪立法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5.
诈骗犯罪中被害人过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害人过错是诈骗犯罪既遂的重要条件。被害人自身素质低、社会风气不正及社会管理上存在漏洞是滋生诈骗犯罪被害人过错的重要原因。减少被害人过错是防控诈骗犯罪的重要措施。为此须健全法律制度,严密社会管理措施,提高社会成员的整体素质,加强社会预警等,才能有效减少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76.
农村社会中存在的犯罪黑数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阻碍因素之一。农村犯罪黑数较高的原因有多种。要降低农村社会的犯罪黑数,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教育,遏制、打击宗族势力在农村的发展,充实农村的警力配置以及消除受害人自身对刑事案件隐匿不报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77.
根据刑法规定,通过贪污罪的犯罪结果与处刑数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把定量分析方法应用于贪污罪的处刑实践,并依此建立了贪污罪的量刑基准体系,以准确确定被告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数量,以减少司法实践中法官个体之间对贪污罪行为处刑的差异。  相似文献   
78.
经济犯罪侦查体制亟待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经济犯罪的复杂性和侦查工作的易受干扰性 ,使得现有的经济犯罪侦查工作体制受到挑战。“关系网”、“保护伞”的存在 ,使经济犯罪侦查工作面临重重障碍 ;地方保护主义的泛滥 ,使经济犯罪侦查工作的协作配合显得步履维艰 ;利益驱动 ,使经济犯罪的暗数急剧上升 ;打击不力 ,致使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更加猖狂 ;加入WTO后 ,经济全球化 ,变“条块管理 ,以块为主”为“唯条管理”势所必然  相似文献   
79.
张泽涛 《法律科学》2005,23(2):97-103
美国学者帕卡的犯罪控制模式与正当程序模式对我国的理论研究和立法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帕卡的学说还是有不足之处 :忽视了被害人的存在 ,也没有意识到对犯罪除了运用国家的刑罚权外 ,还有大量的私力救济以及官方的非正式惩罚与预防行为 ;在诉讼模式与具体制度的设计上 ,犯罪控制模式与正当程序模式学说过于强调了二者之间的对抗 ,而没有注意其相互统一和兼容之处。帕卡学说对我国的启示体现在 :学界过于强调了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之间的差异 ,对它们在侦查制度上共同之处的研究失之准确 ;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应该以职权主义模式为主 ,适当借鉴英美当事人主义中的合理因素 ;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被害人的利益应该同等尊重 ,保障被害人参与诉讼过程并影响判决结果的权利  相似文献   
80.
现行《刑法》第237条第1款关于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规定,在罪名设置及主观要件上存在缺陷。为贯彻科学立法精神,借鉴国外立法例,建议取消强制侮辱妇女罪罪名和刺激或满足性欲的内心倾向的主观要件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