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2篇
  免费   36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19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篇
法律   317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173篇
政治理论   66篇
综合类   31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已发展成为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具.但是在当前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使用中经常会出现故障,所以及时的发现在计算机网络中出现的故障并有效的解决是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关键工作.本文主要分析在当前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一些常见的故障,并提出科学的解决故障的措施和日常生活中的维护方法,以保证计算机网络稳定的运行.  相似文献   
92.
民警培训课堂理论教学应运用抓住重点内容、服务公安实践、注重教学创新、突出授课特点和讲求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的授课方法 ,不断提高授课效果和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93.
虚假自白是司法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十几年来西方虚假自白的研究得到很快的发展。国外虚假自白的分类、实验室中的虚假自白、产生虚假自白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我国有借鉴意义。了解这些虚假自白的研究进展,借鉴其研究方法和成果,对我国司法心理学的研究有推动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4.
2002年4月,大连市沙河口区发生一起违法喷涂广告事件,违法嫌疑人被抓获后百般抵赖、拒不吐实。办案人员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巧妙运用审讯策略,采用行之有效的审讯方法,迫使违法嫌疑人交代了违法事实,使之受到了应得的惩罚。  相似文献   
95.
试论“游戏式”教学法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游戏的“基因”吸纳于教学活动之中,可以使学生置身于一种愉快、紧张、对抗、严肃、激励的氛围即“游戏精神”之中,进而提升学生个体或团体生存的价值感受,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游戏式”教学法能够提升教学质量,使其达到化平淡为新奇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6.
立足于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就要在婚姻家庭继承法的教学中注意教与学的互动,及时更新教材,解除教材陈旧之患;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注重理论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7.
警察擒拿格斗训练是指警察为了能够更好地打击和控制犯罪,减少或避免警察在执法战斗中的伤亡而进行的体能、技术和战术的训练。警察擒拿格斗训练是一项科学系统的训练过程,只有全面地、科学地训练,才能提高实战能力,以致保证民警自身安全和顺利执行职务,适应严峻的公安警务实战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98.
产生于宋代的“情迹”审讯方法具有丰富的内涵,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司法制度的日臻完善、案件审理程序的严密及司法办案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情迹”审讯法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它在当时及后世的侦审办案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代侦查讯问应当汲取其精华,实现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99.
文章探讨了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作用,分析了查缉战术学科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及操作步骤,并针对当前我国查缉战术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我国公安院校查缉战术教学训练找到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0.
Peer influence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strongest determinants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and particularly adolescent substance use. A commonly held view is that social pressure from friends to use drugs and alcohol is a major contributor to substance use. Yet the notion of peer pressure, implied by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eer-group associations and drug behavior, is seldom tested empirically. As a crucial test of the group pressure model, this research examines the role of peer pressure in mediating the effect of differential association on individual use. Moreover, few studies examine the na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ers and substance use as it relates to the processes leading toand from use. Drawing on differential association and social learning theories, our research specifies the social processes (socialization, group pressure, social selection, and rationalization) which dictate particular causal pathways leading to and from substance use and then estimates the reciprocal influences among differential association, social pressure from peers, attitudes favorable toward substance use, and individual use. Using the 1977–1979 National Youth Survey panel data, we estimate a covarianc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allowing for correlated measurement error. In the cross-sectional analyses, we find no main effects of overt peer pressure on substance use. Estimation of the reciprocal effects model also reveals that overt peer pressure does not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substance use and does not medi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ial association. Instead, the influences of socialization, social selection, and rationalization play significant roles in understanding substance use.An earlier version of this paper was presented at the 1994 American Society of Criminology meetings in Miami, Florid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