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8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identifies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theories of mindfulness meditation (and its Buddhist foundations) and interest-based negotiation. She argues that incorporating such facets of mindfulness as purpose, presence, acceptance, and connectedness can improve negotiator effectiveness as well as make the experience more satisfying and uplifting for the negotiator.  相似文献   
12.
调解执行及调解协议的效力问题是随着社会转型逐渐凸显的,在现今中国调解制度的架构下,经法院确认的调解协议具有申请强制执行的效力是一种历史的选择,也是调解制度得以进一步推行和发展的关键。新中国调解制度文本的历史勾画出调解执行及调解协议效力的直观变化过程。"传统权威"的逐渐解体,国家对调解社会功能的期许以及社会转型的复杂情势,赋予调解协议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效力,让国家权力介入这一基于当事人"自愿"而构建的纠纷解决机制成为必然,这也是调解在现代社会维系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14.
本从海德格尔关于“思”与“无蔽”的论述中,引发出对思的追问与分析,并力图从思的追问来展示思与存在的关系以及思的澄明和敞开之境的可能性,特别是展示思之结构、思之功能的敞开之境的可能性。长期以来,人们对思的理解往往有这样一个误区,即把思之结构与功能割裂开来认识。实际上,思之结构总是隐蔽在忍之功能之后,而要达到“沉思之思”,就必须对思之结构即思的在场性加以没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