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22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211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55篇
政治理论   24篇
综合类   18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0 毫秒
31.
邱兴隆 《政法学刊》2001,18(1):12-19
犯罪的严重性是犯罪的客观危害与主观恶性的统一,它构成决定刑罚的分配的重要基准.对犯罪的严重性的评价应该以体现犯罪的客观危害与主观恶性的所有因素为标准.对犯罪的客观危害的评价应该考虑犯罪所侵害的权益的意义、犯罪的危险的大小、所造成的实际损害的轻重、犯罪的对象、时间、地点与实施程度;对犯罪的主观恶性的评价应该考虑犯罪的罪过形式、犯罪的动机与目的、认识的内容、犯罪的起因、犯罪人的生理与精神状况、犯罪人的身份以及犯罪人在犯罪中的表现.鉴于作为犯罪的严重性的组成部分的客观危害与主观恶性构成既统一又对立的关系,对犯罪的严重性的统一评价应该相应地遵循对立统一律.  相似文献   
32.
关于未遂犯的处罚根据,大陆法系各国提出了各种学说,在我国也是各种学说林立。大陆法系出现了主观的未遂论、客观的未遂论和折中的未遂论的理论对立。客观的未遂论是我国刑法中未遂犯的处罚根据,我国刑法事实上是倾向于客观说的。客观主义未遂论有利于确立保障人权、公民本位和个人自由思想,它反映了现代社会发展、公民自由权利意识日益增长的现实,体现了时代的精神。  相似文献   
33.
李政辉 《政法学刊》2007,24(4):71-74
价值贬损的赔偿日益成为实践中突出的问题。在属性上,价值贬损属于直接、客观、现实损失。在支持与反对赔偿价值贬损的意见中,全部赔偿原则倾向于支持赔偿;而政策考量提出了现实的忧虑,技术因素也成为赔偿的"软肋"。但采用经济分析可提供解决思路——有限赔偿。在根本上,司法承认价值贬损是侵权法进步的方向,同时也是主体利益受保护程度提高的标志。  相似文献   
34.
郝耀武 《行政与法》2007,(3):104-106
法律文化是指人类在法律社会实践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积淀下来的世代相传并不断创新的有关法律现象的总的认识和实践经验的结晶,它是法律制度存在、发展、并使其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法治现代化的精神资源。法律文化的实质内涵在于:它是以保障和维护公民根本利益为核心目标的价值体系、以确立社会和谐为基础的理想价值体系和以保障公正确保法律安全为目标的社会心理价值体系。构建现代法律文化需要强化民本立法思想,确立司法职业化,加强法律人的职业导引作用,促进公民自觉守法和良性心理反馈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35.
统筹城乡模式下的乡村治理:制度创新与模式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比较中西四种乡村治理模式基础上,致力于从乡村治理演化轨迹、价值诉求方面探讨统筹城乡模式下的一体化、市场化、民主化、系统化价值目标体系,进而从四大主体、五大关系论证统筹城乡模式下乡村治理制度创新理念及其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6.
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法制、实行阳光行政和法治行政是当今的一个世界潮流,《公开条例》的颁行具有里程碑意义;政府信息公开法具有现代的法治理念和理论基础,其立法目的首先是实现和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服务宗旨和便民原则是政府信息公开法的基本原则体系中的一个亮点;从年度报告看政府信息公开法制实践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公开条例》实施过程中需要认真解决好认识问题,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公开法的革命性作用。  相似文献   
37.
过多地限制自由会导致人们的自由权利无法实现,而过少地限制自由又致使已被承认的自由受到侵犯,因此法律必须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从而以最大限度保障自由。法律有其不断追求的最高目的,同时亦具备决定其存在的最低目的。而自由最合理的限度就是要在满足最低目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使其符合最高目的的发展方向,以此标准来确定立法对于自由的限制。  相似文献   
38.
违法阻却和责任阻却抗辩事由的证明责任由控方还是被告方承担,可以从刑事推定的适用、犯罪构成理论、诉讼模式的差异以及价值权衡等诸多角度进行分析。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考量,得出我国刑事抗辩事由的客观证明责任由控方承担的结论。  相似文献   
39.
行政调查是行政机关实施的关乎相对人人身、财产和个人隐私等宪法权利的活动。从结构上看,它包括调查主体、调查客体和内容三个方面。因此,规范行政调查,将行政调查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置于平等法律关系的调控与整合之中,使行政调查法律关系在实质上形成一种程序性法律关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0.
经济犯罪是国内外刑法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根据我国刑法理论和经济犯罪的现实,比较国外有关经济犯罪的理论和实践,在廓清经济犯罪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探讨经济犯罪的类型问题。我国刑法学者提出的经济犯罪概念归为三类:宏现经济犯罪概念、中观经济犯罪概念和微观经济犯罪概念。德、日、英、美等国学者对经济犯罪类型也有自己的观点,经济犯罪的研究深度和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值得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