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180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28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12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应当承担部分证明责任,但它不是证明自己有罪的责任,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责任始终由控方承担,而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实质上是一种证明其可能被控犯罪的某些要素不存在的责任.认为证明责任应当完全由控方承担,被告人不负证明责任,这一观点是片面的,也与人类认识活动的规律不相符合.  相似文献   
332.
解决高校贫困生心理压力首先是,贫困生自身要调适心理,树立坚定的人生观,培养心理健康品质;再是社会要不断完善对贫困生的资助体系、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就业指导,进行自立自强教育。  相似文献   
333.
税收负担是税收法律运行机制的核心内容之一,税负的轻重在于价格需求弹性的大小。税法的公平和效率是税法运行机制的必有之义。  相似文献   
334.
新时期农地流转纠纷仲裁解决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流转制度逐步确立和深入推行之后,随之而来的纠纷势必增多,农地流转纠纷能否得到高效及时的化解事关我国新一轮土地政策的成败。检视我国农地流转纠纷仲裁解决机制的现状,结合试点实际情况,反思仲裁中尚存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透视农地流转纠纷的激增给仲裁带来的巨大挑战和考验,从制度规范、组织运行及外部环境优化等层面搭建公正高效的仲裁解决机制。通过举证责任倒置、巡回仲裁庭、多元联动执行等制度创新,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对策,完善农地流转纠纷仲裁机制,为我国新一轮土地政策的推行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335.
我国实践中广泛存在的举证妨碍行为和立法上举证妨碍制度的不足使我们对民事举证妨碍规则的探究具有积极意义。在对举证妨碍规则运行机理探析和举证妨碍行为界定的基础上,文章认为应区分不同的举证妨碍行为来规定不同的法律效果,并以此为核心建构我国的举证妨碍制度。  相似文献   
336.
商业秘密保护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秘密保护和专利权保护同等重要,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对商业信息的保护.商业秘密可以给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和竞争优势,是无形财产,属于知识产权,但它又具有不同于传统知识产权的特点,在我国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完善相关立法对加强商业秘密的保护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37.
刘英明 《北方法学》2010,4(2):103-110
为减轻环境侵权诉讼中原告证明损害和被告加害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困难,发达国家发展出了多种形态的因果关系推定学说、判例和立法。中国现行法确立的因果关系举证责任倒置规则,对环境侵权诉讼原告的举证困难减轻得更多。从促进信息供给、保护受害者、预防污染和惩戒污染、实质正义、利益平衡、立法难易度、司法可预测性、制度变迁成本等七个方面来看,在环境侵权诉讼中实行因果关系证明责任倒置较因果关系推定为优,因此我国环境侵权立法中应继续实行因果关系证明责任倒置原则,没有必要退回到适用因果关系推定。  相似文献   
338.
刑事证明主体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明问题是刑事诉讼的核心问题,刑事证明主体问题是刑事诉讼证明的首要环节,因此刑事证明主体问题的明晰对于我国刑事证据法学和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刑事证明主体理论由于一直受到片面认识论的指导,使得证明问题与查明问题互相混淆,进而导致刑事证明主体的认定范围也过于宽泛,文章从证明责任和证明对象角度对刑事证明主体的范围进行重新的审视,以最终确认我国刑事证明主体的实际外延。  相似文献   
339.
论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中的证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中的证明主要是指当被告方主张控诉方的证据系非法所得时由谁承担证明责任以及证明应达到何种程度。根据证明责任的分担原理,对非法实物证据的排除,一般应由被告方承担证明责任,其证明达到"优势证据"即可;对非法自白的排除则应由控方负证明责任,其证明应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程度。  相似文献   
340.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我国刑事证据规则研究的重要课题.调查表明,非法证据问题在我国刑事诉讼中仍然十分突出.结合司法实践,要构建科学合理的非法言词、实物证据排除规则.非法言词证据的排除范围,以侵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手段收集证据为限;非法实物证据排除应设立轻微损害和利益保障两个例外原则;确立公诉机关对证据合法性的证明责任;非法证据的衍生证据则不予排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