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82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8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存在:从迷惘到自由——海明威与存在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 ,海明威以自身的存在经验在一系列作品中探索了人类生存的迷惘及其出路。本文从存在主义的主要命题出发 ,在存在的三个层次上——存在的迷惘、存在的探索、存在的自由 ,探讨了海明威英雄对存在的认识过程。他们在认识到价值沦丧的社会中生存的迷惘和虚空后 ,没有沉沦 ,而是直面荒诞的人生 ,在行动中认识自我 ,探索新的存在 ,最终凝练出了自信、刚毅、强悍的“重压下的优雅”精神。海明威在赋予作家自由的同时 ,还给予了人物、读者以自由。他的思想基本上是存在主义的 ,但比存在主义乐观、肯定。  相似文献   
72.
There are two problems with regard to the structure of Chinese criminal law. Firstly, the crimes that are defined in the Chinese criminal code are approximately equal to the felonies that are defined in the western criminal codes, while re-education through labor and penalty for administration of public security similar to the misdemeanors and violations in western countries respectively are not included in the Chinese criminal code, and meanwhile the security measures have not been systematized. Secondly, crimes and penalties, except in criminal law, can not be prescribed in administrative laws and economic laws, and such single track system of conviction and sentencing fails to satisfy the current social situation in which the number of mala prohibia has increased so much. The way to reform Chinese criminal law structure: Firstly, it is to establish a double track system, where mala prohibia should be prescribed in the related administrative laws or economic laws; secondly, a comprehensive criminal code should be reformulated in which felonies, misdemeanors, violations and security measures are all included. Liu Renwen, Ph.D, is a senior research fellow at the Law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His major works include: A Preliminary Study of Criminal Policy (2004), Economic Analysis in the Integration of Criminal Law (2007), Crimes of Environment and National Resources (2004); and research articles, such as: Reform of the re-education through labor (Criminal Law Review, 2001), Enhance the quality of death penalty cases through the procedure (New Reports in Criminal Law, 2006).  相似文献   
73.
徐国栋 《法律科学》2008,3(1):18-28
亚非许多国家民法典的制定从属干亚非文明与欧洲文明冲突的大背景,埃及民法典也是如此。在调和这种冲突的过程中,埃及产生了混合法院制度以及作为其成果的《混合民法典》和《国民民法典》,这两部民法典成为现行《埃及民法典》的先驱,后者并对亚非至少十个国家民法典的制定产生了影响,从而形成了新的“埃及法系”。可见,殖民主义及领事裁判权的法律成果并不见得要完全否定。  相似文献   
74.
艾尔肯 《河北法学》2020,38(1):95-107
我国正在起草和制定的《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三审稿)》修订和完善了医疗损害责任的部分规则,使医疗损害责任规则体系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了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保持法律规范的先进性和前瞻性,有必要完善知情同意规则、规定医疗技术损害责任的认定标准和考虑的因素、多个医疗机构的损害责任、误诊损害责任、医师外出会诊损害责任、完善医疗产品责任、远程医疗损害责任、医疗机会丧失损害责任、医疗管理损害责任以及医疗损害限额赔偿责任等方面的法律规则。我国立法机关应当利用制定民法典的契机,采纳司法实务界和学术界提出的有效解决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的建议,修改和完善《侵权责任法》确立的医疗损害责任制度,构建科学的医疗损害责任法律体系,为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75.
孙锐 《法学杂志》2012,(8):170-174
当今中国各个领域的重大转型都根源于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化和由此所导致的国家、社会与个人关系的转型,即从"国家、社会/个人"模式转向"国家/社会、个人"模式,其实质是从国家本位主义转向社会本位主义和人本主义。中国社会的这一转型导致了刑事诉讼本质观、目的观、价值观、构造观和刑事证明理论的变迁,而这些观念和理论的变迁又反映在《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中。  相似文献   
76.
《法学杂志》2012,33(8)
当今中国各个领域的重大转型都根源于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化和由此所导致的国家、社会与个人关系的转型,即从“国家、社射个人”模式转向“国家/社会、个人”模式,其实质是从国家本位主义转向社会本位主义和人本主义。中国社会的这一转型导致了刑事诉讼本质观、目的观、价值观、构造观和刑事证明理论的变迁,而这些观念和理论的变迁又反映在《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中。  相似文献   
77.
《法律适用法》的颁布意味着我国国际私法的法典化告一段落,但它与旧法之间的平行有效模式则面临着规则冲突导致的适用难题。在目前的宪政和立法框架下,"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原理难以适用于新法与旧法之间的关系,"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原理也不能用于确定新法与《民法通则》等全国人大制定的旧法之间的优先次序。走出这一迷宫的关键在于对《法律适用法》第2条作出合理的解读,确立《法律适用法》适用上的双轨制。  相似文献   
78.
79.
物权法在中国历经引进、否定、转向、曲折,最终实现复兴,它始终没有改变沿着中华民族的民富国强的这一方向而前进。2007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颁布的中国《物权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巩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更深层次的发展、中国人权保护事业的进步以及中国民法法典化的最终实现等方面彰显其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同时,囿于诸多方面的原因,该法在一些内容的厘定上留有时代的烙印,带有时代的特征。中国《物权法》的颁布,预示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人权保护、民法典的制定乃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的启程。中国《物权法》的这一积极效果与历史进步的取向是最主要的。该法中的落后规定或未作规定的事项,可以通过将来制定民法典、修改《物权法》或制定司法解释予以补充、克服和完善。  相似文献   
80.
胡兴东 《北方法学》2010,4(1):115-124
中国古代判例法存在两种基本类型:成文法典下判例法与非成文法典下判例法。这两种类型的判例法存在不同的运作机制,但作为中国古代法律文化语境下的法律制度,两者亦有相同的地方。中国古代判例可以分为创制型判例、补充型判例和解释型判例;判例的作用可以分为作为判决的法律依据、作为法律适用的依据和作为新立法的依据三种;论证类型有严格类比推理与说理中高度伦理化说理两种;从适用特点上看有相应的逻辑体系,在适用时根据不同类型分别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