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61篇
  免费   163篇
各国政治   19篇
工人农民   26篇
世界政治   58篇
外交国际关系   47篇
法律   2441篇
中国共产党   23篇
中国政治   932篇
政治理论   183篇
综合类   299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366篇
  2013年   487篇
  2012年   433篇
  2011年   397篇
  2010年   443篇
  2009年   514篇
  2008年   515篇
  2007年   543篇
  2006年   490篇
  2005年   469篇
  2004年   429篇
  2003年   361篇
  2002年   284篇
  2001年   213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 毫秒
991.
我国的有组织犯罪兼具组织特征、行为特征和目的特征,在外延上包括一般犯罪集团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现阶段我国有组织犯罪呈现出向经济、政治、国际化领域渗透的趋势,其成因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应从经济、政治、法律层面采取合理防治有组织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2.
未成年犯罪人不同于成年犯罪人,本着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则,在未成年犯罪人的刑罚执行方式上也应和成年人相区别。现阶段,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法律制度与其他法律制度相比,在未成年人法律体系中处于弱势,而该种状况不适应未成年人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应有功能的需要。在未成年人法律制度建设中,应该根据现有法律的调整和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求,逐步完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立法。  相似文献   
993.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犯罪数量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社会问题。当前流动人口犯罪呈现出犯罪主体低龄化与团伙化、犯罪类型多为财产型犯罪、犯罪活动流窜性、犯罪形式暴力性的特点。流动人口犯罪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诸多因素阻碍了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生活。要从根本上治理流动人口犯罪,必须通过调整社会治理措施,使流动人口能够真正融合到城市生活中。  相似文献   
994.
经济犯罪是犯罪领域中的一种特殊历史现象,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经济犯罪已成为刑事立法的重心。在法制发达的国家,把经济犯罪作为一种轻罪,并在刑事诉讼中设置了特别程序和措施。我国治理经济犯罪起步较晚,无论在实体法还是程序法上均有缺陷。借鉴域外治理经济犯罪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在实体法上丰富我国的刑罚手段,在程序法上设置特殊...  相似文献   
995.
由于对犯罪概念的研究视角和侧重点不同,导致了犯罪概念的纷繁复杂.形式的犯罪概念过于关注刑法的技术性特征,而忽略了其实质性内涵--正义;实质的犯罪概念则没有涉及量的规定,不具有区分罪与非罪的功能,且容易导致当权者的滥用;混合的犯罪概念存在着逻辑缺陷,并且违背了形式合理性处于优位的价值冲突准则.应从立法和司法两个层面上来考...  相似文献   
996.
文章对朝阳区检察院近年来办理的"未婚妈妈"杀婴案进行了调研,在总结此类犯罪特点的基础上得出:行为人个体心理失常是犯罪发生的直接原因;社会化的失败及消极的非社会实践是推动犯罪发生的社会因素;现代性文化冲突是造成犯罪的根本原因。控制或打破犯罪形成的链条,是预防特殊群体犯罪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7.
浅议飙车行为的入罪条件——以刑法修正案(八)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修正案(八)新设立了危险驾驶罪,对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且情节恶劣的行为,也即情节恶劣的飙车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判断对具体"飙车"行为应否追究刑事责任,取决于其是否同时具备危险驾驶罪的四个犯罪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998.
诉讼目的主导着证明标准的构建,证明标准体现着诉讼目的的要求.刑事、民事和行政三大诉讼在诉讼目的方面的共性是发现真实、促进诉讼,更能体现其特质的是三大诉讼特有的诉讼目的,具体表现为刑事诉讼的“保障人权”、民事诉讼的“解决纠纷”和行政诉讼的“监督权力”,这些特有目的与三大诉讼处理案件性质的差异息息相关,对三大诉讼证明标准的建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2010年是中国的"维稳"之年,也是中国维稳面临挑战之年。从犯罪学的视角分析,科学调控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现有户籍制度,改善流动人口的生存环境,扩大社会福利,构建新型的警民关系,强化社区和家庭建设等是减少犯罪,推动社会稳定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000.
“机关”不宜规定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克昌 《现代法学》2007,29(5):54-58
机关应否规定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在1996年修订《刑法》时即存在争论。我国1997年《刑法》第30条明文规定"机关"可以作为单位犯罪的主体,但争论并未因此而停止。通过对"机关应否规定为单位犯罪主体的争论"和"机关规定为单位犯罪主体的得失"的评析,可以看出将国家机关规定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弊大于利,因而虽有规定,却没有执行,实际成为置而不用。据此,"机关"不宜规定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刑法》第30条中的"机关"一词还是取消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