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1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21篇
工人农民   25篇
世界政治   4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89篇
法律   95篇
中国共产党   2454篇
中国政治   865篇
政治理论   168篇
综合类   18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420篇
  2013年   281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344篇
  2010年   311篇
  2009年   329篇
  2008年   331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292篇
  2005年   323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其建立的抗日根据地开始局部执政,领导人民进行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全国抗日的模范、民主的模范。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勇于创新,围绕抗日这一主要任务,坚持从实际出发,走群众路线,反对官僚主义,注重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这些经验对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的建设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
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通过发动甲午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割占了台湾全岛及其附属的各个岛屿。大陆同胞和台湾同胞同仇敌忾,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揭露清政府的卖国嘴脸。在大陆同胞的声援和支持下,台湾同胞拿起武器抗击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达半个世纪之久。1945年,随着中华民族抗日解放斗争的胜利,台湾地区重新回归中国的版图,台湾同胞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驱逐日本殖民主义者,收复台湾,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胜利,并且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和支持。  相似文献   
23.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振兴动力的选择是首要解决的战略性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的条件下,东北振兴初期仍需要国家在政策倾斜、承担改革成本、协调区域发展等方面发挥外推作用.但从长远看,更应依靠自身力量,通过深化各项改革,推动国企和民企共同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开放,形成强有力的内聚动力去推动老工业基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了各级抗日民主政权。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如何执好政,关系到抗日民主政权乃至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抗日民主政权中自身的执政能力建设,在民主执政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坚持为人民执政;坚持靠人民执政;人民群众参与选举,使民主执政落到实处;建立了广泛的监督机制;建立了民主集中制指导下的权力约束机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条例,优化民主执政的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25.
当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角在白山松水间吹响,吉林大地上无数人为之振奋、鼓舞,伴随这已经奏响的振兴乐章,一个情系民生、惠及百姓的创新之举——“全民创业促就业”和以此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在这片黑黑的土地上广泛开展起来。它象一股滚滚春潮,带着希望澎群而来,给人无限美好的憧憬……  相似文献   
26.
静德 《党史文汇》2002,(10):22-24
“我们的任务是争取全东北”一1945年9月18日,曾是戒备森严的东北王张作霖私宅的大帅府中,住进了一批共产党的高级干部。他们就是中共中央刚刚组成的中国共产党东北中央局的领导:书记彭真,委员陈云、伍修权,以及随员叶季壮、段子俊、莫春和等。他们的任务是,根据中共中央确定的把全国的战略重点放在东北,力争在东北建立根据地的方针,全权代表中央指导东北党的组织及党员的活动,发展东北我党我军的力量,争取控制东北,以保障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同时,中央又从各根据地急调2万名干部和10万大军、100个团架子的军队干…  相似文献   
27.
秋末冬初,落叶缤纷。我们有幸随辽宁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实践‘三个代表’振兴老工业基地”采访报道团从沈阳出发,历时半月,一路南行。沿途所见所闻,不仅看不到关东大地冬日的萧瑟和冷峭,反而时时处处感受到辽宁人民在积极贯彻执行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时所展现出的豪迈情怀和火热的建设场景。在辽阳,民营企业联合升级、蓬勃发展;在鞍山,地方经济与国有特大型企业联合发展、共兴共荣;在营口,园区经济又添生力军:民营企业盼盼集团敢为天下先,发挥品牌优势,把园区经济办得有声有色;在盘锦,辽河油田的党政领导热情关心困难职工,访贫问苦,身体力行地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大连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又出大手笔——为国有企业打造再展宏图的重生之地……行色匆匆,一路南下,振奋之情,油然而生。在这奔腾涌流的建设大潮中,我们只能采撷几朵晶莹的浪花呈于读者面前。请读者随我们一起去体味那时代的脉动,聆听那共和国工业的长子——辽宁老工业基地阔步前进的隆隆脚步声。  相似文献   
28.
青年要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使命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必须深刻理解法律精神,了解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法律环境,结合地方建设确立与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法律文化观念。对青年加强法律教育,对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9.
1936年12月12日,以张学良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多次进谏蒋介石无效反遭斥责后,被迫在西安扣留了前来部署“剿共”的蒋介石,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事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错综复杂变幻莫测,国民党各派系各霸一方,勾心斗角,亲日派更是蠢蠢欲动,觊觎大权,南京群龙无首,纷乱无绪的苗头争相显露,内战的硝烟骤然升起。  相似文献   
30.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构过程体现为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发展为社会保障提供物质支持,社会保障制度则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坚强的后盾,促进人与社会系统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