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4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赵宝成是出生在山西五寨,牺牲在江西瑞金的中共早期革命家,中华著名烈士,是具有两个第一、一个唯一,值得永远铭记的革命先烈。一个第一是,主持建筑了我党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标志性建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另一个第一是,主持建筑了我国第一个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红军烈士纪念塔。  相似文献   
12.
陈昌浩是我党历史上的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提起陈昌浩的名字,人们更多的是把他和张国焘路线联系在一起,对他有过不少的误解和非议。然而,对任何一位历史人物都应一分为二地看,陈昌浩的一生同样瑕瑜互见,功过皆有。这也就决定了他命运的起伏跌宕,曲折坎坷,充满酸甜苦辣的况味。本文作者在记叙陈昌浩的传奇人生时,充分尊重史实,从不妄加评论,使陈昌浩一生得以客观公正的呈现,相信读者读罢,会看到一位真实完整的陈昌浩。  相似文献   
13.
从1947年年初建立,到1949年年初撤销,锦西情报站在两年时间里获得、传送情报数百份,为我军顺利攻克锦州立下了汗马功劳,为我人民解放军取得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1947年年初,经过三下江南和四保临江战役,东北民主联军粉碎了国民党军“南攻北守”的战略计划,战场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14.
湘鄂西苏区中央分局成立之时,中共中央赋予其“扩展苏区范围”的使命。确定湘鄂西苏区发展方向,成了湘鄂西苏区中央分局成立后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在综合考虑洪湖苏区空间狭小和1931年水灾造成的严重困境等现实情况后,湘鄂西中央分局制定了“北向发展”战略。从1931年8月开始,湘鄂西苏区中央分局从构建组织体系、夯实群众基础和强化军事进攻三方面全力推进“北向发展”战略实施,在襄北取得重要进展。但是,一年后“北向发展战略”遭到国民党“总力战部署”的强力反制。此时,湘鄂西苏区内部依然纷争不断,内耗严重。这些主客观因素叠加在一起,最终导致“北向发展”战略失败。  相似文献   
15.
<正>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与在座的各位老首长、老领导共聚一堂,共同纪念中央红军长征80周年,同时举行《烈火忠魂》一书的首发仪式,共同回顾我党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共同缅怀老一辈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兴宁市委、兴宁市人民政府对《烈火忠魂》出版发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向编  相似文献   
16.
<正>首先,我代表我的姐姐和弟弟、妹妹对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广东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写的《烈火忠魂——罗屏汉、张瑾瑜夫妇烈士》一书的出版发行,表示热烈的祝贺!这本书的出版不仅为党史的研究提供了翔实的史料,也为弘扬和传承先辈们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相似文献   
17.
2011年2月25日,铜钵山红军烈士纪念亭落成仪式在瑞金九堡镇举行。赵宝成烈士之子石毅、孙子石林、孙女石秋励,全国高科技节能减排促进中心副主任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人公池煜华是1935年壮烈牺牲的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委员、少共(共青团前身)中央分局书记李才莲同志的妻子。现年92岁的池煜华最终也没有能够盼回她守望了大半生的丈夫。岁月终究无情,少妇的青丝已变成了老妪的白发,七十年始终不变的却是有情人执著的期盼……  相似文献   
19.
正在全国多座烈士陵园中,朱德、贺龙两位老帅,情有独钟的还是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县(现郾城区)烈士陵园。郾城革命老区地处中州腹地,在大革命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有许多烈士安葬于此,其中就包括贺龙元帅的知已和战友,洪湖革命根据的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宋盘铭烈士。贺龙元帅任红三军军长时,因关向应同志住院,宋盘铭代理红二军政委为中国革命立下赫赫战功,与贺龙元帅交往很深。1953年,贺龙元帅曾给宋盘铭的父亲宋同甫写亲笔信,称赞宋盘铭是"人民功臣"。郾城烈士陵园初建时期,烈士宋盘铭之父宋同甫,肩负郾城县50多万人民的重托,千里迢迢赴京,求见贺龙元帅。当他双手展示出当年贺龙元帅写给他的  相似文献   
20.
汤静涛 《党史文苑》2014,(11):21-26
作为20世纪人类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究竟是何人提出、何时提出,何人批准、何时批准?共产国际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决策有何关联,是否仅是简单的公文往来回复?这些问题,在长征史专著和权威党史军史著作中似乎尚未得到充分的客观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