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2篇
中国共产党   77篇
中国政治   42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尊敬的刘道玉校长: 你好!近阅大作《中国高教在转型中迷失方向》(载《同舟共进》2011年第3期),一口气读了两遍。在短短5000字中,你以翔实的资料,作了非常有说服力的剖析,涵盖了多么沉重的内容,真是痛快淋漓。多年来,郁积胸臆的对“教改”的深恶痛绝,似一吐为快,这篇针砭时弊的文章,一针见血,可谓大快人心。  相似文献   
152.
在2006年开展的江西省少儿书信文化活动中,全省100多万名初中生和小学生参与了本次征文活动,大量的书信材料反映了孩子的心声,也向我们提出了如何正确引导和教育孩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3.
赵星 《理论导刊》2008,(1):126-128
<傲慢与偏见>中的书信有近30封之多.这些书信在作品中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和重要的功能.它们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情感,引发了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促进了情节的跳跃和突转,而且还提供了灵活多样的叙事角度和方式,给读者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54.
夏军 《理论文萃》2009,(6):62-64
1993年8月,我在邮件中发现一封印有“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的信,寄信人是钱学森。这是我收到钱先生的第一封信。因学术交流,常有一些学者或读者的来信,相互探讨一些问题。而钱学森,这位“中国航天之父”,会有信来,确实有些始料未及。  相似文献   
155.
恩格斯晚年历史唯物主义书信系统阐述了历史辩证法、经济必然性及主体能动性等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不仅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对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和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蕴涵高度的科学性和深刻的价值性,将唯物史观提升到了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6.
傅翔 《福建乡土》2008,(6):13-14
没想到会在这个春天的福州见到平凹先生,更没想到的是,竟是和他书信往来了整整5年之后。和平凹先生有往来是在5年前的春天,那个“非典”流行的日子里,我寄上了我新出的第一本书——文学评论集《不合时宜的思想》,同时用毛笔郑重写了封信给他说明了因由,并渴望得到他一份墨宝作为收藏。这件本不会在这非文学狂热的时代发生的事之所以发生,原因就在我出书后头脑发热,  相似文献   
157.
江河 《党史文汇》2001,(9):26-27
1961年7月30日,毛泽东给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简称"共大")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长信.信的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58.
边言 《党建文汇》2002,(14):21-21
最早在党的建设中使用“作风”一词的是恩格斯。他曾在一些讨论党的建设的书信中针对某些社会主义者身上存在的“阿谀奉承”的作风、“华而不实”的风气进行了批评。十月革命后,列宁也多次使用“作风”一词,批评严重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最早提出“党风”科学概念的是毛泽东,并且形成了一套党风建设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9.
正【引用】"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2016年6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上的讲话》【原文节选】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传习录·卷上》【原文释义】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圣人的学问只有一个功夫,知和行不可以分开看作两样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