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2篇
中国共产党   77篇
中国政治   42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0 毫秒
31.
书信礼仪     
彭林 《新湘评论》2012,(24):47-48
我国的书信是一门独特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先辈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李斯的《谏逐客书》、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李密的《陈情表》等。在纸张发明以前,古人用帛、竹简、木板做书写工具。《尚书》中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里已经有“册”字,像用两根绳子把竹片编联在一起的样子,只是竹简容易腐烂,所以没有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32.
这封回信,我已收藏了23年,因为它不仅记录了一位市长对平民诉求的回复,而且见证了八十年代上海交通发展的艰难历史。一打开这封信,就会立刻想起一段难以忘怀的往事。  相似文献   
33.
在春秋末年,有一个聪明绝顶的人物叫范蠡。他有三个儿子,二儿子犯了死罪被关在楚国,他让三儿子去找好友庄生求救。可是家人坚决反对,认为大儿子谨小慎微,深知人情世故。而老三游手好闲,什么都不懂,重担该归大儿子挑。范蠡无奈,只好反复叮嘱大儿子:“找到庄生后千万别管他怎样办事。”见到庄生后,大儿子送上黄金和书信,庄生说:“你可以回去了。即使你弟弟被放出来,也不要问为什么。”可大儿子却用自己私带的黄金在楚国的达官贵人中间四下活动。庄生以廉直闻名于世,威望很高,轻财重情。他告诉楚王说,某个星宿的出现对楚国有害…  相似文献   
34.
现在.书信作为一种传统的联络交流方式离我们渐行渐远。更多的人不是选择“电话”、“E—mail”和手机短信.就是选择“QQ”和“MSN”,而仍选用书信递亲情、友情、爱情的少之又少。对某部120余名官兵进行调查显示.入伍后基本不写信的占85%.偶尔写信的占11%.经常写信的只有4%。对此我们不禁要问:难道这种传统的通信方式真的已经被时代发展“OUT”了吗?  相似文献   
35.
张再香 《工友》2008,(5):60-60
老公:你好!看到我的来信,你不要奇怪,因为,公司工会女工委正在开展"安全家书"征文活动,倡议全体员工及员工家属以书信的形式表达对亲人、同事做好各项安全工作的期盼,表达对平平安安、团团圆圆生活的良好愿望。  相似文献   
36.
在恩格斯的晚年,随着以"电"的发现和利用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帷幕徐徐拉开,资本主义社会开始了新的发展历程。恩格斯在给朋友、友人等人的书信中,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新的工业革命意义进行了科学的揭示。本文拟从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过程及其对资本主义社会影响的介绍,分析恩格斯晚年书信中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学意义的揭示,进而探讨恩格斯这一理论揭示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37.
《学理论》2021,(3)
周恩来给党外人士的书信记录着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共同理想与党外代表人士的交往交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饱含智慧的统战艺术。即于共同目标上化解矛盾的统战方法、于团结之路上身先力卒的统战行动、于大局利益上力求一致的统战胸怀、于正确立场上刚柔并济的统战技巧、于细微关照上表达挚爱的统战情感。  相似文献   
38.
书信译文马克思致托马斯·奥尔索普1876年10月16日[于伦敦]西北区梅特兰公园路41号亲爱的和尊敬的朋友:勒布朗先生前几天告诉我们您的妻子逝世了,而我直到现在还觉得难以下笔给您写封短信。谁有幸认识您的高尚的生活伴侣并赞赏她,他就不会用空洞的  相似文献   
39.
马克思致科勒特·多布森·科勒特书信译文马克思致科勒特·多布森·科勒特亲爱的先生:如果您能让我借阅《自由新闻》(或《外交评论》)上抨击布赫尔先生的那篇文章,就帮了我一个大忙。必要时,小伊迪丝或许可以帮我复制该文。  相似文献   
40.
李甡 《北京观察》2012,(3):80-80
1962年2月16日,苏联一位在卫国战争中受伤致残的"书籍收集者",致信我国著名诗人贺敬之同志,请求赠他一本贺敬之的著作,并希望附赠一张贺敬之的照片。原信是俄文,一张16K竖格纸写得满满当当,可谓是"顶天立地"。但文字书写漂亮有力,页面干净整洁,竟无一处修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