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57篇
中国共产党   90篇
中国政治   122篇
政治理论   72篇
综合类   8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441.
人的回归:个人国际法上地位之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志鹏 《法学评论》2006,24(3):56-63
近代国际法的发展是一个民族国家崛起而个人消隐的过程。但20世纪以后,个人的地位在国际法的体系内上升,体现在国际法赋予个人权利、施加给个人义务和责任,并使其有机会参与争端解决程序。对于个人是否可以成为国际法的主体,学界仍然存在争论。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此,而在于国际法是否真正关心个人、关注个人,以个人的生存、发展为主要宗旨,以个人的幸福作为其订立法律的基础、执行法律的标准。虽然国家及其主权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之内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其目的应当是实现个人的权益。未来的国际法应当更加具有人本主义的精神,在更多考虑普通个人的前提下发展。  相似文献   
442.
弱势群体保护之法哲学论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余少祥 《法学评论》2006,24(6):10-18
所谓弱势群体,是指特定人们,由于经济、社会、政治地位等原因,其生存状态、生存环境、生存质量低于所在社会一般民众,或在社会政治权利上受到不公平对待,孤立无助,难以依靠自身和家庭力量维持基本生存,维护基本权利,容易受到伤害的社会成员的集合。社会弱势群体自古就有,关心和扶持弱势群体,不仅仅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其中还包含有更多的道义和法律因素。对弱势群体保护,是人本主义和人道法则的基本诉求,也是法治国家应有之义,是衡量一个国家人权状况的重要指标,同时,对弱势群体保护还体现了社会正义、公平、平等等法哲学上之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43.
郭创拓 《现代法学》2023,(5):153-166
科研信用规制作为一种兼具道德寓意与法治思维且游走于公私两域的治理模式,本质上是一种责任之治,其目的在于预防科技资源配置风险而非法律惩戒。我国科研治理沿袭由权力本位向权利本位再到责任本位的发展历程。当前的科研信用规制以公权力为主导,重视制度理性建构而忽视科研责任的承担与科研人员利益诉求、客观能力、价值观念等人性因素。科研信用规制法治化应以最优化科研责任承担为旨趣,合理界定德性培育与制度理性、行政权力与专业权力的作用场域,并通过重塑科研人员的主体性、厘定科研失信行为界限、优化科研失信责任等规则设计,实现由传统的“物本”性向“人本”性转变,最终迈向更加凸显主体性的公私法融合的科研治理新范式。  相似文献   
444.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以"完整的人"的发展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因此,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必须给予学习者足够的情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