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7篇
法律   101篇
中国共产党   69篇
中国政治   44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内蒙古自治区呼格吉勒图强奸杀人案等一系列冤假错案,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应.传统的司法理念根深蒂固、办案的规范化体系不完善、执法能力不足是造成冤假错案的主要原因.防止冤假错案的产生仍需要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当务之急在于转变司法理念、严格执法办案程序和规范、建立健全防范冤假错案的体制和机制等等.  相似文献   
42.
《政法学刊》2015,(4):54-59
刑事冤假错案不仅牵扯无辜者的解脱,更涉及到对司法制度、司法理念深度剖析和拷问,不可避免地受到媒体的密切关注和舆论的深度围观,汹涌的舆论对人民法院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新机遇,积极妥善的应对将成为提升司法公信力和树立司法权威的一次绝好机会。  相似文献   
43.
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同志在《我们应当如何防范冤假错案》一文中,在谈到诸如河南赵作海杀人案、浙江张氏叔侄强奸案等案件时,曾就法院的功过问题作出评判,认为“审判法院可以说功大于过,否则人头早已落地”。  相似文献   
44.
艾静 《中国律师》2013,(12):78-79
随着网络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社会公众对于司法的关注日益高涨。这种监督几乎变得无处不在。近年来,通过陆续曝光的佘祥林杀妻案、赵作海杀人案、张氏叔侄强奸杀人案等,要么被杀死之人突然复活,要么真凶落网真相大白,这些当年大快人心的“破案”俨然变成千夫所指的“错案”,极大地削弱了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45.
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其中包括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治冤假错案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集中体现在:防治冤假错案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基本要求、保障司法人权的关键举措和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核心要素.对防治冤假错案进行了总体规划,制定相关指导意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从保障司法人员独立行使职权、坚持以程...  相似文献   
46.
重新认识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政治、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大部分被迫害的知识分子的冤假错案逐步得到平反,给予纠正.对在"文化大革命"中立案审查的一批专业技术干部的冤假错案进行了复查平反;1957年被错划的知识分子中的右派得到改正;并为一大批学有专长的知识分子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使他们甩掉沉重的思...  相似文献   
47.
冤假错案的频发,无疑是对正在建设的中国特色法治社会一种满载负能量的冲击和挑战.而遏制冤假错案,不仅需要壮士断腕的纠错决心,更需要司法机关有事前诸葛亮的审查判断能力,从源头上将潜在可能的冤假错案消弭于无形,让冤假错案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其中,检察机关强化证据审查,是刑事诉讼诸环节中抵挡冤假错案的防洪堤,能充分发挥“防冤止错”的桥头堡作用,变被动纠错为主动预防,为守护司法公正关好窗、栓好门、上好锁.  相似文献   
48.
刘艺婷 《法制与社会》2012,(10):119-120
刑讯逼供是造成冤假错案的重要推手。本文简要分析了刑讯逼供长期存在的几点原因,及其存在的现实危害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遏制刑讯逼供的几点对策,希望此建议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刑讯逼供,以利于健全法制和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49.
《广东党史》2013,(10):4
从1978年4月到1980年年底,习仲勋同志主政广东。在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里,习仲勋咬定青山不放松,带领省委班子,无畏无惧地开启了广东先行一步的大幕。他领导广东人民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各项政策,实现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代表省委率先向党中央提出赋予广东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试办经济特区,开启对外开放的大门,竭力推动科教文卫事业发展,带领全省人民敢想敢闯,大胆实践,开拓创新,在南粤大地奏响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强音,为党、国家和民族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0.
正邓、习调京履新职共同处理新疆问题邓小平和年龄小自己9岁的习仲勋开始工作交往始于1952年7月。当时,中共中央为了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加强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需要,决定调各大行政区主要领导人到中央工作,即当时盛传一时的"五马进京"。主持西南局的邓小平(任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委等职)调到北京后担任政务院副总理;主持西北局的习仲勋(任西北局第二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