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7篇
法律   101篇
中国共产党   69篇
中国政治   44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指供是极易导致冤假错案的一种取证方法,在实践中大多与刑讯逼供、威胁、引诱等方法合并使用.指供使虚假口供与其它证据形成印证,因而使虚假口供难以被识别和剔除,同时也导致非法口供更难被排除,所以指供有造成冤假错案的高度危险性.对于指供所获口供,应设置单独的口供排除规则,而不能依附于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所获口供的排除.是否可能使无辜嫌疑人承认自己有罪并按照审讯人员意图而作出犯罪事实细节的虚假口供,是指供所获口供的判断标准.具体而言,应当从审讯人员是否透露不应透露的证据或信息、嫌疑人是否会受审讯人员指供内容影响而虚假供述两个方面进行判断.但在一些例外情形下指供所获口供无须排除,如对嫌疑人口供进行了其它途径的验证,或指供内容不会导致错误认定事实.  相似文献   
72.
正1929年,年仅14岁的胡耀邦正式投身革命生涯,成为一名红军战士。从此,他在艰难曲折的革命生涯中,多次遇到生命危险,但幸亏遇到"贵人"相助,最终化险为夷。其中一些遇险经历,给他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这也许是他在拨乱反正时期,大刀阔斧地平反冤假错案的动力之一。苏区蒙冤被顾作霖救下1932年夏,胡耀邦奉命随部队去湘赣边做"扩红"宣传工作。由于胡耀邦宣传工作做得很扎实,这次"扩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许多青壮年纷纷参加红军,红军得到大发展。正当他返回赣西南,以一颗忠实之心,准备投入更艰巨  相似文献   
73.
《民主与科学》2013,(2):2-5
经历过从"十年动乱"到改革开放岁月的人们,都不会忘记"拨乱反正"那个重要时期。十年浩劫之后,积案如山,积重难返。面对步履维艰、阻力重重的复杂局面,胡耀邦同志在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下,以非凡的革命胆略和勇气,坚决地组织与领导了平反冤假错案、落实政策的工作。他把拨乱反正、落实各项政策的工作归结为四个字:人心为上。据中央信访部门统计,自1979年至1985年的6年时间里,胡耀邦同志共批阅人民来信2000多封。从批语中可以看到他对受冤同志深切同情,对工作的进度心急如焚;也看到他对冤案制造者的无比愤怒。由于耀邦同志对信访工作的高度重视,他批阅的信件,基本上都得到了落实。后来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不会像亲历者那样,能够在当年"平反"这两个字后面读到那么多的沧桑,那么多的血泪,那么多正义与邪恶之间的较量。正是各项政策的落实,使广大干部群众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相信了正义的力量,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恢复,看到了中国的前途和希望。这是理想和信念的基石,是比任何空洞的说教和口号都强百倍的凝聚人心的力量。这是一笔沉甸甸的宝贵财富。"以史为鉴,可知得失"。在所有历史中,最鲜活的莫过于今天大多数中国人曾经亲身走过来的那一段。"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胡耀邦同志当年为信访工作废寝忘食、日夜操劳,在自己的寝室接待上访群众,早晨边喝粥边与上访群众交谈的场景,至今仍为人们所感怀,也与那些漠视群众疾苦,拖延不作为,堵截上访群众的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进行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反思。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什么是人民的公务员,昨天、今天、明天,时间都在鉴别和检验。  相似文献   
74.
根生 《法律与生活》2013,(18):54-56
本刊2013年9月上半期刊发的《广东江门,债权纠纷演变为刑事大案》一文,报道了发生在广东省江门市的一宗债权执行纠纷演变为刑事大案的过程,着重反映了“执行难,难于上青天”的问题。本篇结合近期出台的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切实防止冤假错案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对该案继续追踪报道。  相似文献   
75.
案件审理阶段的谈话.可以直接从受审查人处了解本人对错误的承认或对无错的申辩,进一步核对事实。查明案件真实情况,防止出现偏差。同时,对于保障党员和监察对象的民主权利,保证办案质量,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6.
<正>近来,一些地方冤假错案频频曝光,很多人也在深思:如何让正义不缺席不迟到?冤假错案不是一个偶然的社会和法律现象。只要人类的功利主义还在作祟,只要冤假错案存在的社会条件还在发生作用,那么冤假错案便很难避免。人类理性的有限性,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发掘一切事实真相。我们只能在经过历史发展起来的、现行有效的规则判断的基础上,对案件事实进行最大可能的发掘和推究,力求一个最合乎正义的结果。冤假错案是刑事司法史上一道难以抹去的阴影:英国的  相似文献   
77.
法治动态     
《中国审判》2013,(9):6-7
<正>业界中央政法委出台首个防冤假错案指导意见近日,针对执法司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央政法委出台了首个关于切实防止冤假错案的指导意见,要求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在职责范围内对办案质量要终身负责,并建立健全冤假错案的责任追究机制。意见对办案程序作出细节规范,强调不能因舆论炒作等压力,作出违反法律规定的裁判和决定。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符合司法规律的办案绩效考评制度,不能  相似文献   
78.
孟兰英 《党政论坛》2010,(16):39-39
1977年12月15日,中央组织部机关门前鞭炮齐鸣。办公楼西大门上贴出了“热烈欢迎胡耀邦同志来中组部任部长”的醒目标语。4天后,64岁的胡耀邦正式上班,他带着秘书走进了中央组织部的办公大楼。此时,他的党校副校长的职务仍未卸下,《理论动态》仍由他一手掌管。  相似文献   
79.
只言片语     
《政府法制》2013,(16):41-41
宁可错放,也不可错判。 ——5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沈德咏在《人民法院报》撰文称,要像防范洪水猛兽一样来防范冤假错案。  相似文献   
80.
军中马 《党的建设》2008,(10):35-36
1.中央纪委恢复重建。1978年12月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选举产生了100人组成的新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陈云为第一书记,邓颖超为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