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5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35篇
中国共产党   46篇
中国政治   58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1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民事审判监督机制是对民事审判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的制度及措施体系。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非常重视民事审判监督工作,在借鉴西方的基础上设计了较为完备的民事审判监督机制,它既有深厚的理论根基,又有完整的框架体系,形成了多部门监督、大范围关注民事审判的格局。尽管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社会动荡频繁,使民事审判制度的运作效果打了折扣,但是该时期民事审判监督机制的周密构建,为当时民事审判公正性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保障,对当下我国民事审判监督制度的完善也具有一定的现实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2.
职能缺位与南京国民政府农业科技改良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巩固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南京国民政府在抗战前的10年中,实施了农业科技改良,但由于其未能切实履行政府职能,提供安定的社会环境,使农业科研工作的开展和成果的推广缺乏起码的条件;由于关税不能实现自主,对外国商品倾销的阻遏作用十分有限,科技改良的成果被大大抵消,农民参与农业科技改良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对农业投入严重不足,使人才的积聚和研究工作的开展存在难以冲决的藩篱,使改良缺乏技术支撑和社会基础;因为得不到政府的扶持,农业科技和教育事业发展滞后,结果导致农民文化素质低下,使其缺乏改良的动力,也阻碍了科技对农业发展促进作用的发挥;而平衡各阶层利益的公共政策的缺乏则使改良的成果为少数人所独占,广大农民投身改良的热情被消解。总之,使农业科技改良面临诸多非技术障碍,陷入严重的困境,更未能实现"复兴农村"的初衷。  相似文献   
73.
县在我国政治上地位极其重要。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加强乡村控制,巩固其反动统治,大力推进县政改革。以抗日战争为分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县政改革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即县组织法阶段的县政改革和新县制阶段的县制改革。  相似文献   
74.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我国已发展出犯罪少年处遇的实体规范和程序规范,处遇机构如少年法院、感化学校和少年监狱也曾在部分地方设立并取得一定成效。由国际交往推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犯罪少年处遇体系的进步性不容忽视,但终因徒具"象形"而未能实现。究其原因,一是儿童保护理念缺乏,构建动机不纯,二是社会支持体系阙如。对照当代的现实条件,在我国制定统一的少年法是一条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75.
南京国民政府从1931年开始推行的文官考试制 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准现代化的人事制度。这个充分借鉴中国传统科举制度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经验的重大举措对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的行政体制及教育近代化都产生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可以说,南京国民政府文官考试制度的推行是中  相似文献   
76.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发动辛亥革命与规划中华民国新政权时,吸取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些有益内容,又参考了近代西方文官制度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加以改革与发展,创立了"考试权独立"的学说。这是孙中山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实施的高等文官考试制度,就是根据孙中山先生的"考试权"学说而建立起来的,在中国现代政治史与现代教育史上曾发挥过一定的作用。虽然由于国民党政治的日趋腐败,而使高等文官考试制度受到越来越多的腐蚀与破坏,但它对社会曾发生的作用与影响,它的经验与教训,都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可以作为当前我国干部制度与人事制度改革的借鉴。  相似文献   
77.
1927年至1937年,是南京国民政府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实现警政建设的现代化.南京国民政府效仿德意法西斯建警,在世界警察体系中属于大陆派系.警察拥有较广泛的权力,乡村与城市在警力配置上极不平衡,警察特务一体化,是南京国民政府警政建设的基本特色.  相似文献   
78.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事变当日西安方面向外界发出了第一份明码通电.即张学良、杨虎城提出的“八大救国主张”。此份电报是张、杨早上8点多在捉到蒋介石之后发出的,而南京国民政府在当日下午六七点才收到。也就在当天凌晨的寅时(3时至5时),张、杨曾提前向中共方面拍发过一份密电,向中共中央通告了他们的扣蒋行动,目的是希望作战勇猛的红军和势力强大的苏联能及时与西安方面配合行动。可是,几乎在中共收到张、杨密电的同时,南京国民政府也获悉了西安所发生的惊天大事变。消息的过早泄露使南京方面对西安事变提前有了防备,以至于张、杨一开始就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  相似文献   
79.
张莉 《世纪风采》2010,(3):37-39
1928年5月3日,正当南京国民政府对北洋军阀的北伐战争节节胜利之际,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保住已从北洋军阀手中取得的巨大权益,千方百计阻挠北伐军前进的步伐,甚至不惜在北伐军队经过山东济南时,大肆屠杀了6123名中国军民及外交官员,制造了举世震惊的济南“五三惨案”。惨案发生后,由于蒋介石当局奉行对日妥协政策,致使这桩惨案最后竟然不了了之。  相似文献   
80.
吴修申 《学理论》2010,(9):11-12
<正>清末民初,阜阳地区是安徽省种植鸦片最早、最多的地区之一。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政府的统治摇摇欲坠,对地方的控制力大为减弱,因而阜阳等地的鸦片种植又开始泛滥,这一局面直到柏文蔚担任安徽都督后实行严禁毒品政策,鸦片种植得到遏制。1913年柏文蔚因参与"二次革命"被袁世凯撤职。1920年后,安徽长官马连甲、刘振华等纵容种植鸦片。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虽然在一段时期内暂时遏制了这一地区的毒品泛滥之势,但并没有彻底消灭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