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0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34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2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7 毫秒
61.
62.
《理论与当代》2014,(8):55-56
正马未都在第5期的《人民文学》上发表文章说,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是史铁生的成名作,发在1982年我供职的《青年文学》上。这篇小说在当时文坛上影响很大,作者把艰苦的农村插队生活写得如诗如画,充满了情感。一个身体残疾的作家能有这样的文笔与心态,让我们编辑非常震惊。这篇小说的责任编辑叫牛志强,  相似文献   
63.
<正>近年来,全球频发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生和财产损失,自然灾害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是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造成损失大。伴随者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的资源、环境和生态压力加剧,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形势更加严峻复杂。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保护人民群众的生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把减灾纳入经济和社会定展规划,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中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领域的法制和体制、机制建设,努力推进减灾各项能力建设,大力倡导减灾的社会参与,积极开展减灾领域的国际合作,不断推进减灾事止发展。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为全面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  相似文献   
64.
周代策是周天子策封赏赐诸侯或臣下的仪式上使用的实用文体,一般在太庙举行策仪式时颁布,见证者为傧者,宣读者多为内史,有时是尹氏或其他史官。周代策形成稳定的体制,通常包括封赏的原因、具体的赏赐及教导与勉励三部分。周代策语言诚挚恳切,语气温润亲切,典雅舒缓,成为后世策文体模仿的典范。  相似文献   
65.
现代中国学人之所以逐渐做到了“学术的自觉和自律”,其直接原因有二:其一即传统儒者的政治主体在历史摧折中已不堪负重,因而在他们身上早期就潜伏的出世之想,迅速地成为现实中最重要的生需要;其二则是由于社会生产方式和分配体制在现代中国的巨大转型,不仅彻底扫荡了古代隐士们可以暂避风头的一切山中林泉,而且同时也直接摧毁了旧日世家残存的故居旧巢。如果说在学术研究中钱氏的“后死之悲”与“年之嗟”相对不易明见,那么在作为其“学之别体”的旧体诗作中,这些思想情感则以直抒胸臆的方式构成了他诗篇中最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66.
《学理论》2013,(35)
《坐忘论》是道教哲学史上一部影响较大的经典著作,以往一般认为作者是司马承祯,而朱越利则论证其真正的作者是赵志坚。笔者试图从赵志坚和司马承祯的一些其他著作来分析二人思想的差别。  相似文献   
67.
藏族"赔价"习惯法是藏族传统法律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象征性的法律文化符号,其所蕴含和表现的可能价值与国家法之间并无实质合理性方面的矛盾和冲突,而其形式合理性方面的外在冲突可以通过在司法过程中实施能动主义、国家法的漏洞补充和健全完善相关立法予以消弭,同时完成和实现其存在的合法性认可和确定。  相似文献   
68.
1月28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证实“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正式下发。这次改革的重点是,为实现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制度能够衔接,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企业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9.
我国现行的死亡赔偿金主要以城乡各自的平均收入水平为计算标准,虽与死亡受害人的预期纯收入并不对等。但也具有一定合理性。我国城乡之间不同价的现实原因是城乡经济水平的差异,而非法律本身的逻辑缺陷。《侵权行为法》第17条同死同价的尺度设置比较合理,但建议对该条宽松适用,两人或两人以上即属“多人死亡”,赔偿金尽量按就高不就低的标准来计算。  相似文献   
70.
今天我们的人文思想不能局限于儒家学术,如果儒学只停滞在知识思辨层面,失落其人文性与实践性,就谈不上人文精神之重建。回顾先秦儒家"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成德之教,如果能相契于"五至"的心路历程,终必可以体证"哀乐相生"而"志气塞乎天地"。这是成就"文明以止"的德慧最有效的途径。我们必须真诚地面对自我,面对社会,面对传统而实有所感;进而在不容自已的真情中自有所立,自有所觉;再进而在终极关怀中自有所安,自有所悟。这样的生主体,才能充实而有光辉,具有批判和创造能力,开展人文化成的德业,从而与世界文化交接、融通而不失其自作主宰的地位,并且开创出新时代的文化生可大可久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